拳頭產品就是產品中的佼佼者!也比喻企業特有的、別人難以勝過的看家產品。企業要不要打造拳頭產品?先不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兩個經典案例。
索尼愛立信公司是2001年日本索尼和瑞典愛立信成立的合資企業,在成立之初18個月內,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直到拳頭產品T618的出現。正是憑借這款手機,一舉扭轉了索愛長期虧損的頹勢,終于扭虧為盈。
T618是索尼愛立信歷史上最為關鍵的一款產品之一。它之于索愛的意義,按照索愛方面的人說,如果在那個時期沒有拳頭產品T618的出現,索尼愛立信這個公司可能也就不存在了。因此,把它比作是索尼愛立信的救命稻草一點也不為過。
同樣的故事發生在英國羅伊斯·羅爾斯公司身上。我們知道,英國的羅伊斯·羅爾斯公司,不僅僅是世界頂級豪華汽車品牌,同時是與美國GE和惠普公司齊名的世界著名的三大發動機制造商之一。
長期以來,羅羅公司生產的航空發動機市場份額很小,然而,上世紀80年代,羅羅公司通過技術創新,研制出拳頭產品RB211系列,迅速擴大了市場覆蓋率和占有率,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使用羅羅發動機的用戶數量也急劇增長,從1975年5個國家的8家用戶到目前的650家客貨運航空公司、租賃公司和4000個公務機用戶,在世界各地平均每2.5秒就有一架以羅羅發動機為動力的飛機起飛或降落。
這些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企業故事,無不生動形象的告訴我們,企業要想扭轉頹勢,取得市場競爭的勝利,必須要不遺余力的打造拳頭產品。營銷者把產品看作拳頭,無論營銷有多少種武器、多少必殺的絕技,最有威力的就是拳頭。對于營銷者,拳頭產品是保証營銷成功的最偉大的力量。
那麼,怎麼打造拳頭產品呢?我們結合一些經典案例來做深入分析和探討。
娃哈哈營養快線:打造新品類
從2003年營養快線的研發成功,04年的正式上市到2011年,娃哈哈營養快線從早餐市場金礦中瘋狂挖出150億人民幣,超過“中國第一罐”王老吉,成為銷量最大的飲料單品之一。娃哈哈是怎樣打造出營養快線這一拳頭產品呢?
娃哈哈營養快線的成功,出色的定位是關鍵,從而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品類。在營養快線面世之前,市場上售賣的飲料主要有碳酸飲料、果汁飲品、礦泉水、功能性飲料以及牛奶等等。娃哈哈營養快線卻開創出“果汁+牛奶”這一全新的果乳混合飲料品類,或者說叫“營養飲料”。
娃哈哈營養快線是牛奶和果汁的混合體,先天有著雙重優點,牛奶加強果汁不夠營養的缺點,果汁解決牛奶不夠好喝的問題,于是娃哈哈營養快線“比果汁營養,比牛奶好喝”。
你買到娃哈哈營養快線,你就能在享受到果汁豐富的維生素營養同時,也能獲取牛奶豐富的蛋白質養分。具體而言,娃哈哈營養快線針對早餐飲料的特性,參考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推荐攝入量標準(DRIs),添加了15種營養素,從而保証了消費者的營養均衡攝入,保証了健康營養。換言之,消費者獲得的價值或利益最大化了。這是娃哈哈營養快線成為拳頭產品的關鍵之一。
娃哈哈為什麼能夠有效開創出“果汁+牛奶”的營養快線呢?說到底,還是對目標消費人群的準確洞察。娃哈哈通過大量的市場調研發現,白領一族,以及家庭成員,來不及吃早飯,甚至是懶得做早飯,早上很少吃早餐的現象非常普遍。這不僅僅影響到上午的工作效率,而且從長遠來看,也不利于身體健康。這個目標消費人群非常龐大。如果能夠洞察並充分滿足他們的需求,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娃哈哈捷足先登,準確地把握了這個潛在需求,開發出兼具“果汁+牛奶”的特性的早餐飲料,充分滿足了這部分目標消費人群的需求。
由此看來,娃哈哈營養快線成為拳頭產品,不是偶然的。是因為營養快線充分挖掘目標消費人群的潛在需求,並且通過打造“果汁+牛奶”這一讓目標消費人群利益或價值最大化的全新飲料品類,從而獲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我們知道,消費者價值包括質量、服務和價格。娃哈哈營養快線質量好,但是產品是否有競爭力,消費者願不願意買單,還取決于它的價格。娃哈哈營養快線的容量和普通的飲料容量差不多,但是因為它巨大的營養價值,所以比普通飲料貴那麼幾毛錢,這樣,娃哈哈在價格上極具競爭力,消費者感到物超所值,願意為它買單。
因為質量優勢、價格優勢,娃哈哈想不成為拳頭產品或暢銷產品都難。
當然,成為拳頭產品,光有好的產品是不夠的。能不能最方便的到達目標消費人群的手里,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度和好感度到底如何,這也非常重要。因此,成為拳頭產品,渠道開拓和品牌建設也非常關鍵。
因為娃哈哈本身已經擁有遍布全國城鄉、無以匹敵的強勢銷售綱絡,所以營養快線能夠利用現成的發達的銷售綱絡接觸到終端消費者。
在品牌傳播和推廣上,娃哈哈營養快線整合線上和線下資源,通過線上廣告和線下終端相結合的方式,以及采取整合營銷的策略。因為飲料本身的一些特點,需要強勢媒體的宣傳推廣才能讓消費者感覺放心,同時感到品牌的強大。所以,娃哈哈在品牌推廣上還是做最具權威的CCTV,同時也在各地方衛視上投廣告。
在廣告創意上,娃哈哈從目標消費人群出發,提出了“早上喝一瓶,精神一上午”的廣告宣傳口號,朗朗上口,而且意思表達全面準確,利于傳播,同時也能夠打動目標消費人群。
與此同時,娃哈哈采取了植入式廣告的傳播策略。針對主要目標消費群體——都市白領及學生群體的特點,將產品植入游戲之中。營養快線游戲的道具,對于玩家而言,是每日不可少的,而快線的營養,也是每日不可少的,因此,這二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具有相通的地方。
不僅在線上鋪天蓋地整合營銷推廣,在終端,通過生動化的展示,以及終端廣告的宣傳,刺激終端消費者的購買,保持臨門一腳極高的命中率,也是重要的營銷一環。
當然了,娃哈哈營養快線能夠成為娃哈哈的拳頭產品,不能不提的是它執著的產品創新。他們不滿足現狀,秉持“不夠好,還可以更好”的思想,持續對產品創新。從專供宴會的大瓶裝,到營養快線升級版再到2009年的幸福牽線新裝,娃哈哈永遠以一種與消費者互動的姿態,了解消費需求,進入受眾心智。
從娃哈哈營養快線的成功,我們能夠歸納幾點:要想打造拳頭產品,不是好高騖遠,不是白日做夢,而是腳踏實地的,從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入手,誰能夠較好的滿足大多數目標消費人群的需求,誰的成功可能性就比較大。其次,要勇于打破常規,對產品甚至是產品的品類進行創新。娃哈哈營養快線就是成功打造了“果汁+牛奶”這一果乳飲料全新品類,進入到這個巨大的藍海市場,從而一舉成功。當然了,僅能提供出色的產品,遠遠不夠,必須要有渠道的支持以及品牌的支撐,尤其是作為快消品而言。最后,在產品的更新換代、優化升級上,要居安思危,主動創新,保持拳頭產品持續的、源源不斷的競爭力優勢。
美即面膜:既有品種的新創新
營養快線的成功,很重要是因為娃哈哈集團在背后的支持。作為中國最大、全球領先的飲料生產企業,娃哈哈打造出營養快線這樣的拳頭產品或許不是難事。那麼,作為新進入的中小企業廣州美即化妝品有限公司,又是如何打造出美即面膜這樣的拳頭產品呢?
如果說營養快線是打造新品類成功的經典案例,那麼,美即面膜就是在既有品種上創新的結果。
美即面膜問世之前,市場上已經有很多面膜的產品。美即面膜重新對面膜進行了重新再定位。在2005年,美即面膜的創始人佘雨原發現,當時面膜的使用習慣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消費者使用面膜的頻次正在不斷增加,面膜開始漸漸從高端奢侈化妝品向大眾消費品轉變。此外,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天生對美的追求,面膜消費人群也在不斷成長壯大。同時,在中國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生活和工作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休閑文明產業開始興起。而美即面膜敏銳的捕捉到,做面膜的過程,正好給了消費者一個獨特的時間和空間,一種休閑體驗,讓消費者能夠取得短暫的放松。這個短暫的放松,對于每天快節奏勞動生活的都市人彌足珍貴。尤其是女性,更需要身、心、靈的放松。
基于市場出現的這種變化,美即抓住契機,將面膜清晰的定位于大眾快消品領域的休閑美容新品類,是專業化妝品與大眾快消品聯結,產品功能與休閑體驗需求聯結的產物。
對現有面膜重新再定位,賦予它新的意義,這是美即面膜成功的關鍵。
在價格上,美即面膜打破常規,走優質優價的路線。一般面膜都是以單片來銷售,而且價格也比較貴。美即面膜以盒來銷售,每盒5片,產品價格也調整至50至80元/盒的價格區間中,單價也就是在10元到16元之間。這無疑激發了市場需求,擴大了用戶的數量。
在渠道拓展上,主要基于和屈臣氏在市場定位以及目標消費群高度契合的基礎上,主攻屈臣氏的渠道,同時圍繞著快消品對空間便利性的要求,開發多種終端渠道,比如傳統渠道(百貨和連鎖超市)、專營店渠道等,方便消費者的選擇和就近購買。
在品牌推廣上,圍繞著休閑體驗性質的定位,重視和消費者進行心理溝通,大打情感牌,倡導一種生活理念或生活方式。美即的廣告片也有別于普通傳統化妝品功能訴求廣告,呼吁女性在冗忙、精粹的生活中,要“停下來,享受美麗”。倡導的是一種由面膜帶來的生活理念,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唯美清新的廣告畫面,優美溫婉的音樂旋律,配以生動感人的文案獨白,讓美即“停下來,享受美麗”的情感訴求深入人心。
當然,美即面膜能夠成為拳頭產品,還基于它在面膜這個單品上的精耕細作。美即注重研發,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功能的需求。這些研究包括獲得並開始應用新專利、研發出新功能、改良現有產品等等。截止2010年4月30日,美即旗下已擁有11個系列,共計141種面膜產品,產品涵蓋貼式、涂抹式等不同形態。目前國內面膜類市場銷售冠軍長時間由美即所把持。
通過美即面膜這個拳頭產品的打造,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打造拳頭產品,也可以從現有產品上大膽創新,賦予它新的內涵,即對產品重新再定位。通過對產品的創新,價格的優勢,來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打造拳頭產品。
獐子島海參:堅持可持續發展
不論是娃哈哈開創新品類營養快線,還是美即創新面膜產品,打造一個拳頭產品,最根本的還是從研究消費者需求入手,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工業企業需要打造拳頭產品,對于農業企業,同樣需要打造拳頭產品。
一提起海參品牌,大家最先想到的或許是獐子島海參。其實,獐子島海參只不過是獐子島漁業眾多產品中的其中一種。但是我們知道,獐子島似乎已經成為高品質海參的代名詞。毫無疑問,獐子島海參是獐子島漁業的拳頭產品。那麼,作為大型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獐子島漁業是如何打造獐子島海參這個拳頭產品的呢?
打造農產品的拳頭產品,很多人都會說,這個誰不會?無非就是充分利用當地特色優勢自然資源,然后把它發揮到極致就行了。然而,獐子島海參的成功,有很多獨特的地方。
他們主張從保護生態環境著手,維護獐子島海參天然的生長環境,從而保持了人、自然以及獐子島海參和諧共處,以及可持續發展。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他們無所不用其極。每天出海作業的船和海上監控的船必須同時清理海上垃圾,企業對此進行有償回收;獐子島的作業船要全部換成玻璃鋼的,企業正在陸續更換高能耗的木船和金屬船;在獐子島的海面上,常年有科研船監測海上生態環境;中科院的北黃海海上監測系統也設在獐子島,用科技的力量監控和保護生態環境;他們請世界著名的第三方檢驗機構SGS幫他們做了蝦夷扇貝的碳標簽認証,計算一只扇貝的一生中,吸收和排放多少碳……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人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獐子島海參格外重視。在 2000 年就引進了 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和 HACCP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對育苗、養殖、加工、凈化、配送、銷售全程建立了質量管控和可追溯體系,確保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安全,通過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証,以及海產品行業為數不多的野生“有機產品認証”。不僅如此,獐子島漁業還通過了一系列苛刻的國際標準體系的認証,比如MSC認証、FDA認証、SGC認証,等等。
海參產品市場潛力巨大,海參價格一路走高。有人說,這是一個比房地產來錢更快的產業。于是在這種市場環境的影響下,傳統的漁業企業大規模圈海圈地,開發海參養殖,一些追求快錢的投資和投機者也開始蜂擁進入這一市場。很多投資人到全國各地可以圈海的地方去購買或租用蝦池或圍堰,靠圈養海參暴富。
面對成長的誘惑,獐子島海參做出了強硬的回應:永遠不做圈養海參。
他們認為,市場終將回歸理性。他們堅持相信:每一個負責任的領導品牌都曾面對過這個問題,他們的產品無數次被模仿,被假冒,但是,有誰超越了領軍者?
獐子島海參的成功,歸納為以下兩點:打造農產品拳頭產品,不是為了打造拳頭產品而打造拳頭產品,而要把目光放在拳頭產品的外圍生長環境中去,從解決生態環境入手。保護好生態環境,才有可能打造拳頭產品,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保護好生態效益,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經濟利益。同時面對成長道路上的誘惑,要專注做好自己。面對誘惑,或許能夠短期利益最大化,但是為了追求長遠的利益,必須經得起誘惑,正所謂有所失必有所得。保持拳頭產品的純正血統和高貴身份,才能走得更遠、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