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热潮下,传统汽车租赁模式有了新玩法,插上移动互联网翅膀的汽车分时租赁成为共享领域新宠儿,北商研究院联合问卷网5月23日针对共享汽车领域发布首份《共享汽车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悉,《报告》以目前北京在运营24家共享汽车企业为研究蓝本,并联合问卷网发布共享汽车消费者调查问卷,随机遴选北京地区1000名普通消费者参与调查,最后将数据汇总,通过行业专家把脉,分析行业发展现状,点睛共享汽车未来趋势。
共享汽车在当下被广泛称为汽车分时租赁业务,其中包括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分时租赁。北京商报调查发现,该领域企业创业公司众多,目前在北京市场从事该类型业务的企业近30家。
与传统汽车租赁模式不同,汽车分时租赁主要特点是用户可以使用手机在任何时间自主完成订车、取车、开关车门、还车业务,用户租车完全实现无人化服务。同时,与传统汽车租赁半日租、日租、月租或年租的计费方式不同,该种汽车租赁模式按照"里程+时间"计费。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使用汽车分时租赁所要支付的费用整体不高于合规网约车,部分等同或略低于出租车价格。
用户在使用不同共享汽车品牌时需要下载相应品牌的App,少数品牌可以实现微信端下单取还车。下载App后,大部分平台都需要交纳押金,押金约在500-1500元,同时,用户还需向平台提供身份证、驾驶证信息以及个人照片等。
除个别品牌和个别区域之外,目前北京市场上的汽车共享仍采用网点取还车的方式,其中部分规模较大、网点和车辆较多的品牌已经实现跨区域、异地网点还车,另有部分品牌可实现一个或几个区域内任意地点还车,此外,也有极个别企业可实现北京城六环内任意点取还车,并通过车辆接力和自有运营人员维护运营的方式实现车辆在城市各个角落"流动"。
从消费端来看,共享汽车模式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当前出行方式的有力补充。除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之外,目前城市的出行方式主要还是打车(网约车、出租车、拼车)以及主打短距离服务的共享单车,在城市道路资源愈发短缺的当下,共享用车逐渐被消费者认可。同时,资本端开始向该领域注入资金,政府端也在为该领域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停车资源,鼓励发展,共享汽车的价格并不高,处在公共交通和打车服务之间,且建立在可自驾出行的场景之内,消费潜力不小。
不过,共享汽车消费热潮持续升温的同时,不少问题也随之爆发。一直提倡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互联网企业,在共享汽车领域正在面临严峻的"用户体验考验"。调查显示,由于缺乏人力日常运营,当前大部分共享汽车品牌的车况和车内环境维护都由消费者自觉性决定,这也导致了大量消费者投诉反映称,车内卫生环境差、车况不佳等。此外,包括取还车网点少、费用高、App体验不佳及可用车辆少等问题也是消费者集中投诉的方面。
(北京商报记者 孙麒翔)
►焦点关注
六成北京受访消费者玩共享汽车
道路、牌照资源紧缺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报告》数据显示,62.94%的受访者使用过共享汽车。剩余四成未使用过共享汽车的受访者中,88.89%的受访者期待使用共享汽车。同时,受访者中,通过电视、网络、媒体广告了解共享汽车的用户占比超过五成,另有超三成受访者知晓共享汽车是通过家人或朋友介绍。
近半受访者用车开价50-100元/次
一线城市出行方式更加多样化,出行成本也相对复杂。《报告》数据显示,50-100元/次的出行费用是近半消费者使用共享汽车期待的价格。在受访者中,36.49%的受访者期待共享汽车可以按里程收费(1元/公里),16.22%的受访者期待共享汽车收费标准可以保持在1.1-2.3元/公里,出行成本整体小于等于出租车价格。
每周使用2-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大
与网约车、出租车、单车出行不同,共享汽车使用频率并非每日使用。《报告》显示,37.84%的受访者为2-3次/周使用共享汽车。排名前三位的使用场景方面分别为"叫不到出租车或网约车时"、"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假期自驾游时",占比分别为21.62%、22.97%、21.62%。
自驾和自助取换车让共享汽车火爆
私密性与便捷性是共享汽车火爆的主要原因。《报告》显示,受访者中,超六成用户为"满足自驾出行需求"、"随时自动取换车"点赞。同时,价格低廉、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手机开关车门也是受访者选择共享汽车出行的重要考虑因素。
网点少车少最让共享汽车用户扫兴
想要用车找不到网点取车、找到网点取车发现无可用车辆,上述两项是共享汽车用户差评泛滥区。《报告》显示,取还车网点少、可用车辆少、车辆档次低是影响受访者使用共享汽车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比为60.81%、58.11%、39.19%。除用车外,超过七成用户关心安全问题,包括平台是否会为用户及车辆缴纳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