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食品行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食品产业变革。2012年—2016年的5年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上百亿元年销售额的大型食品集团不断涌现,与之配套的食品和包装机械从单机操作发展到全产业链整线生产;从单人手工操作发展到机器人炒菜、送餐、包装、码垛等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机器人引领食业升级
近年来,不同种类机器人设备的出现,在人力成本、资源投入、产能效率、食品安全等方面影响着食品工业所有环节,为食品工业贴上现代化、智能化的标签。如食材拣选机器人、食品加工机器人、食品包装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烹饪机器人等,连复杂的中餐都可“无人化”生产。
炒菜智能机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有一家“未来超市”,设置了自助售菜机和18台炒菜智能机器,有28种菜品可供选择。顾客像在自助购物机买饮料那样买完菜后即可放入炒菜智能机中完成烹饪,现场享用美味。超市还引进了16台无人收银机,顾客可自助完成购物全过程。
自动餐食售卖系统——去年7月,一款名为“饭美美”的自动餐食售卖系统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上线,首批在北京南站和写字楼亮相的智能售卖机采用三段冷链配送加热方式,消费者既可以现场购买,也可以提前通过APP预定餐食。
无人餐厅——当炒菜、做饭都由机器人来代替时,“无人餐厅”自然就来了。中国一家专门生产快餐、便当的工厂火了。500公斤大米、250公斤蔬菜、肉菜装进生产线,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转变成一盒盒热气腾腾的新鲜饭菜。令人惊讶的是整个过程竟然没有一个人煮饭、炒菜、装盘,现场根本看不到一个工人、厨师、服务员。
无人工厂——前几天,央视播放了一个包饺子“无人工厂”,和面—做饺皮—放饺馅—包饺子—装盒—包装成型一套完全无人化自动生产线。从和面、放馅再到捏饺子,一气呵成,气动抓手把成型的饺子准确地码放整齐;自动包装完成后,再经过X光和金属检测仪把不合格的饺子剔除掉。在这家工厂的无人包装生产线车间,500平方米厂房里只有两名员工在进行日常检查。
3D打印食品——通过编程准备好食材,轻轻一按,食品就制造出来了。3D打印出来的巧克力、冰淇淋、果冻、煎饼立等可取,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通过3D打印机从喷嘴处挤出柔软的液态可食用物质,按照计算机的指令将食材一层一层堆叠在一起,一个个可爱的3D打印食品就这样诞生了。在不少专业人士看来,这种兼容营养和健康理念的高新技术,或许未来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审美文化。
食品装备国产化大跨步提升
2012年—2016年这5年间,我国实现了食品装备的国产化并取得大跨步提升,其中在共性技术和常规装备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原料及过程的破碎、压榨、萃取、过滤处理、液态食品灌装、高精尖肉类屠宰加工装备、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各类全自动高速包装设备、食品高速在线检测设备、食品污染物及包装的高新检测技术与装备、食品追踪与溯源技术等关键领域快速缩短了差距,基本可满足国内食品工业化生产的需要,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一批研发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规模、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的重点骨干企业。
2012年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2013年实现总产值2950亿元;2014年实现总产值3400亿元;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93亿元。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各产业发展逐步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食品工业以及为之提供支撑的食品技术装备工业必须面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行业兼并整合趋势明显
纵观食品装备各领域,液态食品包装、乳制品加工处理、畜禽产品加工、酒类和调味品酿造等领域行业利润率相对其他行业较高,因此,域外资本争相进入食品装备领域,具体表现为行业内大规模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以及相关产业链内的并购整合潮,资本市场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持续提高,2014年—2016年上半年表现尤为突出。
从达意隆上市开始,新美星、普丽盛、威海远航、杭州中亚、杭州永创、山东鼎泰盛、湖南博雅智能等20多家食品装备企业陆续登陆创业板、新三板。大规模的资本市场介入为行业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对企业创新产品、调整产业结构、突出竞争优势帮助很大;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能力、规模,提高了企业基本设施投入;一批适应食品行业发展需要,技术上有突破性进步的标志性产品陆续投放市场;企业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同时对加速食品装备行业的并购整合起到了强烈的催化剂作用。
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突破
近5年,是我国食品技术装备领域投入力度最大、涉及专业技术范围和研究领域最广、技术集成度和产业化程度最高、标准和专利成果最多、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最快、技术带动和示范效应最明显、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的历史时期。先后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装备难题,在粮油、果蔬、畜禽产品、水产品加工、液态食品的包装等重点领域的技术和关键装备开发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
食品装备各领域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先进装备,推出了诸多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水平较高的整线、单机技术装备。在食品非热加工、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在线安全检测及品质监控、覆盖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追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控制和诊断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包括6000瓶/小时5L大容量吹灌旋一体机;36000瓶/小时PET瓶装植物蛋白饮料无菌灌装生产线;72000罐/小时高速纯生啤酒易拉罐生产线;15000瓶/小时PET牛乳无菌冷灌装组合机和18000瓶/小时PET瓶发酵乳超洁净灌装组合机;智能仓储系统;液态食品机器人自动化包装生产线;小曲酒机器人自动识别上甑系统;智能化白酒酿造系统;调味品谷物固态智能发酵机组及其成套装备关键技术;马铃薯全粉生产关键技术;全自动连续式智能杀菌釜;220公斤/小时智能化半干面生产线;12000只/小时肉鸡自动屠宰加工生产线等一批关键技术和装备。
构建、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
5年以来,在国家有关部委政策支持下,我国食品装备行业已基本形成依托(国家)食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在各个细分领域扶持了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食品装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学研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普遍提高,开展食品装备相关教学与科研的高校数量有所增加,新成立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示范基地。在优化科技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技术,解决了部分影响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相对完善的创新科研体系、持续的科研投入,食品装备企业产品结构向多元化、优质化、功能化方向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稳步提高,并且建立起梯队型的完整产业链,产品的综合性能逐步改善,部分装备产品填补了国内诸多领域的空白,缩短了我国食品装备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高端的关键装备、成套装备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部分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已替代进口并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了关键成套装备从长期依赖进口到基本实现自主化并成套出口的跨越,中端产品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整机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逐年提高;低端产品由于存在技术配置低、故障率高、能耗高等缺陷,在结构调整中正逐步改造或淘汰。
食品装备行业在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液态食品领域整体进步较快,乳制品无菌灌装、包材等方面发展迅速;啤酒、饮料装备的部分领域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白酒装备从无到有,包装设备已经系列化、产业化,白酒前酿造在部分领域已经实现智能整线突破;葡萄酒装备在后段包装环节很多已经国产化,但在前破碎、压榨、过滤、处理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酱油、醋、黄酒等谷物酿造方面近几年发展迅速,随着传统工艺研究的日趋标准化、体系化,酿造装备已经开始出现智能化;酒精装备方面已经初具国际竞争实力。
畜禽肉类加工机械近几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随着我国传统肉食加工工艺不断被各科研院所进行理论化研究,在屠宰、分割、烘烤、滚揉、破碎、挤出、烟熏、调理等各工艺阶段出现大量自动化装备。
面食和烘焙装备方面,以往各种简单的手工操作机械日趋被中央厨房化的全自动面条、包子、水饺、糕点等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生产线所替代。
罐头设备方面,我国的两片罐、三片罐已经成熟应用,需要提升的是适合各种肉类、果蔬类等内容物的自动灌装机械以及相应的完全工艺加工配套设备。
果蔬加工领域近几年发展迅速,在粉碎、萃取、吹粉、切削、净菜、烘干、浓缩、脱水等前处理领域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装备体系。
制糖装备方面,已经初具国际竞争实力,需在能耗、排放方面提升。
装备企业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
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部分食品装备产品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进出口总额72.85亿美元,其中,食品机械进出口总额29.25亿美元,包装机械进出口总额43.61亿美元。2015年我国的食品和包装机械进出口额首次实现贸易顺差,顺差额达到了近10年的顶峰6.09亿美元,体现出我国的食品装备在国际上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哈尔滨、郑州、成都、重庆、南宁等各类食品展会上,不时看到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国外设备采购商,我国设备性价比高,是他们投资设厂的首选。同时,我国啤酒、饮料设备等先进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到国外参展推介。
除此之外,为了更加迅速地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国内食品装备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增多,如乐惠集团收购英国Microdat公司资产,同时也收购了Microdat公司拥有的全部知识产权,中集安瑞科收购世界啤酒酿造装备提供商德国吉曼集团(Ziemann Group),广东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商标已获得10个马德里成员国的授权许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