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年年都在進步,但是這種進步扺擋不住合資品牌和外國品牌的強悍進入。”
在合資品牌以及合資自主品牌的包圍下,自主品牌壓力越來越大。
7月5日,由汽車商報主辦,北京商報、新浪汽車等十余家主流媒體聯合協辦的“尋路——自主品牌高端戰略如何突圍”高峰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上,品牌中國產業聯盟主席艾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華晨汽車集團董事長、總裁祁玉民等嘉賓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自主品牌高端戰略如何突圍等熱點話題。
“自主品牌年年都在進步,但是這種進步扺擋不住合資品牌和外國品牌的強悍進入。”祁玉民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眼下的市場競爭環境不利于自主品牌,所以雖然一方面自主品牌車企在進步,但卻仍會感覺壓力越來越大。祁玉民稱,若要解決這一行業問題,第一是要盡快提高自主品牌車企自身的能力,第二就是“還得想辦法擋一擋合資品牌”。
阻擋合資品牌對自主品牌的威脅,祁玉民認為首先消費者要轉變消費觀念,多支持本國產品,同時還要依靠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德國的汽車可以打到全世界,但是不允許其他國家的汽車到他們那里”,祁玉民稱,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對本國產品進行貿易保護,這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出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問題慌了神”,祁玉民說,政府相關部門可以考慮運用一些巧妙的中國元素加以限制,為自主品牌車企贏得一些發展機會。
不過,祁玉民同時強調,自主品牌發展,特別是沖擊高端,外力只是輔助,關鍵還要堅持五個要素,“第一是核心技術;第二是精密產品;第三是誠信經營;第四是保持在同類車中的市場占有率;第五是盈利能力”。祁玉民從華晨汽車近幾年的發展中,總結出了這幾大要素,“特別是前三個,技術、品質、服務,是核心。自主品牌要做好,一定要從這幾點出發”。
祁玉民認為,眼下自主品牌發展有兩個機會:“第一,中國的市場太大了,又是自主的主戰場;第二,政府從上到下開始要買自主品牌車了。”如何才能把握這個機會?艾豐提出,中國自主品牌真正成長要有“三心”:決心、信心和耐心,靠政府、企業和中介機構,特別是各種協會和媒體形成合力,進行突圍。
事實上,近兩年自主品牌車企進行了很多嘗試,希望借助高端化打破目前面臨的品牌天花板,但是也面臨不小的問題,有不小的爭議。在提升自主品牌創新能力、加快核心技術突破方面,祁玉民認為低端式的野蠻增長是絕對不可取的,同時也不能“閉門造車”和“盲目地花錢去買”。
“我主張和國際知名公司在平台上、車型上做深度的合作,在合作中提高我們的技術能力。”祁玉民透露,華晨汽車就在與寶馬的合作中受益匪淺,“要想快速增長必須向人家學習,像華晨在寶馬面前是小學生、小徒弟”,祁玉民說,學習是一種基本做法,不要固化一個概念,無論哪種方式,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保証自己能真正地學到有用的技術。
擁有自己扎實的技術,保証產品的高品質,做到真正的“安心”發展,祁玉民稱,自主品牌車企發展切忌毛躁,“前幾年環境好,大家認為自主品牌要彎道超車了,其實咱們自己清楚,哪有那麼好;現在又說自主品牌不行了,其實也沒有那麼差”。
不過,盡管如此,在祁玉民看來,自主品牌發展也存在憂慮,就是其整體的品牌差距及產品質量的控制。“目前中國自主品牌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方面的核心技術,與國外有著較大的差距,目前自主品牌的號召力也相對較弱,這也注定走高端之路充滿曲折。”祁玉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