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财经

  2月21日下午,央行数司局召集8位经济学家、市场研究人员,交流信贷数据、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等问题,听取专家意见。

  与会专家中,有人表示这样直接对话的机会很难得;入行十年的老记者表示,旁听的机会更难得,趁热端出部分纪要,看专家如何建言货币政策,看央行司局长如何回应。

  理越辩越明,说不定哪一条就被决策层采用呢?

  这8位专家分别为:刘尚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曹远征(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常健(巴克莱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杨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

  4位参与座谈的司局长分别为:周学东(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孙国峰(货币政策司司长)、阮健弘(调查统计司司长)、邹澜(金融市场司副司长)

  逆周期调节是适度的 

  并非“大水漫灌”

  曹远征

  货币政策没有放松,只是杠杆开始稳起来了。去年宏观经济情况出现较大变化,市场信心不稳,出口预期不好,PPI迅速下降,企业被动性去杠杆,再加上去年下半年股市下跌,此时补充流动性成为稳杠杆的重要举措。

  也就是说,货币政策不是放松,而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持金融稳定而采取的流动性补充的措施。为什么说货币政策没有放松?SHIBOR短端利率是平的,只是略有下降。

  央行已经是双支柱调控,不能把很多问题归结为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的责任在加强。今年1月份出的逆周期调节措施,我更多理解是金融稳定政策实施,而不是货币政策放松。

  连平

  最近一个阶段以来,央行进行的逆周期调节,总体方向是正确的,力度也是适当的。无论是我国还是发达国家,逆周期调节都是很普遍的,热了浇点水,冷了加加温,总体方向没有任何问题。

  去年四季度以来,数据确实出现了积极变化,有所改善。这些变化只能说是金融数据出现改善,根本谈不上“大水漫灌”。信贷增速为13.4%,这还是在表外融资增速极其缓慢的情况下实现的。在这种背景下,信贷增速适当快一点,完全是符合逆周期调节的要求的。

  “大水漫灌”其实是有所指的,指的是2009年。2009年的金融数据与现在做对比,是明显不一样的。2009年信贷增速达到32%,个别月份票据占比达到40%,具备极端特征。而目前从方方面面看,都是适度地平稳地运行。

  货币政策不要避讳说松紧

  表述应该更明确

  鲁政委

  从去年的政策调整到现在,央行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反应快,有担当精神,遏制了资金链断裂的进一步扩张。

  其实宏观调控,就像开车一样,开得偏右了,往左打方向盘;开得偏左了,往右打方向盘,这很正常,毋须讳言。应当及时表明态度,让市场能明白,否则机构、企业会准备不足。

  要清晰地界定“放水”跟“放松”的关系,可以放松,但是不能大放水。我从市场的角度理解,是不是大放水的边界,就是宏观杠杆率有没有出现趋势性上升,可以在某个月、某个季度略有反弹,但是整体还是要平稳的。

  连平

  不要忌讳说松、紧。稳健货币政策,其实是在不同阶段根据不同要求有倾向性的,比如太冷的时候加点温,太热的时候浇点水。有的时候,稳健货币政策是在向松的方向调的,有的时候是在向紧的方向调的。其实在必要时,适当地、适度地、合理地放点水,无可非议,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干这个事情。所以在政策的表述上,应该更为明确。

  货币政策应该给市场方向,不是简单地对目前状态的评价,而应该是对未来的展望,要有一个趋势性的描述,使得市场对未来看得清晰一些。

  下一步货币政策

  应该继续朝偏松方向调整

  常健

  国内经济处在下行周期,除非出口数据持续好于预期,否则无风险利率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和压力。这个压力可能来自社会各方面。

  曹远征

  今年会怎么样?如果经济还面临下行压力,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放松的可能性。央行下一步是不是要考虑松基础货币的问题。

  连平

  目前出现的改善,只是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已,仔细看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比如1月份信贷数据,是增加了一些,但是整个经济也在增长。信贷增速并没有大幅提升,也就是比去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左右。1月份数据大一点,未来不一定会热,关键还要看需求是否提升了。

  表外融资要在今年出现一定程度的正增长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如何恢复到合理增长,对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带来支持?这块今年还不能掉以轻心。

  从结构看,信贷结构确实有所改善,但是从市场了解的信息看,更多的中长期信贷还是比较多地流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非工业和制造业等。

  银行业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的主力军。对于资本金的问题,央行最近的做法值得肯定。未来一个阶段,必要时是不是还需要降准,使得商业银行资本问题和流动性问题得到适度的安排。

  整体看,未来一个阶段,不能掉以轻心。虽然年初数据有积极信号,但是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是存在的,需要有足够货币政策工具对冲的考虑。如果未来不确定性出现明显变化,负面压力明显加大,可能政策还得朝着偏松方向进行调整。

  宏观杠杆率稳定甚至有所上升

  系情理之中

  周学东

  从宏观审慎角度看金融稳定,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看宏观杠杆率;二是看表外融资。

  阮健弘

  宏观杠杆率比较稳定,2018年去杠杆的成效比较明显。初步测算,2018年杠杆率比2017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2012-2017年杠杆率的年平均涨幅是11.8%。2018年是2012年以来我国首次实现降杠杆。从结构看,杠杆率结构有优化,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3.8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上升0.5个百分点,企业部门杠杆率下降5.8个百分点。

  杠杆率下降的主要原因:(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实体经济稳中向好;(2)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加强监管效果得到显现,表外债务得到明显控制,表内融资增速有所提高,宏观杠杆得到比较好的监管;(3)地方政府担保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平台公司软约束、主体债务增长受到明显遏制。当前金融总量的水平,完全是稳杠杆的水平,没有大水漫灌。

  邢自强

  今年在进行逆周期操作,维持经济和就业的稳定的前提下,宏观杠杆率有所上升是正常的、在情理之中的,只不过结构可以优化些,加的是质量较好的、合规的领域。

  春江水暖鸭先知

  票据反弹系先行指标

  孙国峰

  1月票据增加两部分,一是表内融资贴现,新增5160亿元;二是表外的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786亿元,合计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19.3%,较去年同期上升13.5个百分点。

  应该说,票据套利是一直存在的,个别时间点存在套利的时间窗口,尤其是个别银行因为自己的管理原因,或者指标要求,或者是为了追求规模,可能会提高结构性存款利率。这是一个短期现象或者说不太普遍的现象。目前结构性存款利率已经回归,不存在大规模套利的空间。

  票据融资增加,主要还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因为票据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在解决账款拖欠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历史经验看,信贷的恢复,往往是短期贷款和票据先恢复,随后才是中长期贷款的逐步恢复。因为中长期贷款从立项到批复,还是比较谨慎,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也要警惕、防范套利行为增长过快导致的潜藏风险和资金空转,必要时采取一定措施。

  邢自强

  1月份票据上升局面是符合历史上逆周期操作的经验和规律的。票据明显领先于中长期贷款6-9个月,历次周期都是如此,具有非常明确的先行关系。这是因为初期银行、企业信心较差,中长期投资信心不足,但是随着中半段之后,政府公共部门投资和逆周期的操作手段上去了,所谓“上游有水下游满”,上游回暖了,下游感受到了传导之后才能信心恢复。

  更值得看的是,广义社会融资中剔除票据后也有温和的反弹了,这是一年半以来的第一次。因此不能全说钱在空转,进入实体经济的钱也有所复苏。

  推动利率市场化

  压缩套利空间

  孙国峰

  下一阶段,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各种利率之间的传导,从改革的角度,压缩套利空间。

  鲁政委

  只有推进利率市场化,才能消除更多的套利机会。只要所有的价格是分别设立的,就一定存在窟窿,没有办法保证逻辑的一致性。

延伸阅读
13.7K
图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