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官方6月底宣布黑莓10系統推遲到明年發布,黑莓再次讓人失望,近年來黑莓的表現還真是對得起他不斷跳水的股價。從華爾街到澳航;從德國的制造業企業到中國華強北市場,黑莓正逐漸被市場拋棄。作為黑莓的忠實擁躉,筆者已經對黑莓基本絕望,福布斯說黑莓將會在2015年消亡,但按照黑莓現在的發展境況,能不能撐過明年都還是未知數。
一個世界智能機的巨擘是如何在短短幾年時間久滑落至此?
一:反應緩慢和缺乏創新
當07年蘋果推出IPHONE的時候,所有手持移動設備生產商都感受到了無形壓力,好在谷歌的安卓系統讓他們緊緊抓住了生存的稻草。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僅僅不到兩年,世界手機行業的格局就被打破:HTC異軍突起,三星大舉轉進智能機領域,中興華為占據世界中低端智能機市場......很快諾基亞和黑莓的風光不再。
直到08年IPHONE3G推出,黑莓才緩過神推出自己的第一款觸屏智能機——9500 STROM,令人失望的是就是和IPHONE一代相比,其硬件和軟件都無法相提並論,而它的售價竟然還高于iphone3g!同時其SurePress屏幕系統更令人無法容忍,當在屏幕上選中圖標后,按下去並不能確認,需要用力按住那個圖標的屏幕,使之帶動整個屏幕才能完成確認動作,而95系列手機也是觸屏機中公認的失敗之作。
黑莓一直以安全、穩定的郵箱服務著稱,並因此長期壟斷著世界政企高端用戶市場,這也使黑莓忽視了普通個人市場。歐美年輕人逐漸的把黑莓視為“土氣”的代名詞,並向IOS和安卓靠攏。當IOS和安卓系統也可以完美的實現黑莓的一些“特殊”服務時;同時當黑莓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被迫開放自己的安全數據與信息的時(如英國、印度、沙特等),更沒人會相信黑莓。
而后黑莓的機海戰術也讓人捉摸不透,一堆讓人無法記住的名字,雖然勉強使黑莓維持了美國市場智能機老大的位置,但面對市場的快速變化,黑莓仍然動作遲緩,以至于到了今年第一季度,黑莓在世界智能機的市場占有率僅有6%左右,而一些政企客戶也逐漸拋棄黑莓,比如過去一年多的時間,服務和功能都和黑莓類似的企業移動服務提供商MobileIron的客戶就從250家擴張十倍,另一個相似的AirWatch系統的客戶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從100家急速增至3000多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和黑莓類似的服務系統,卻可以在各種操作平台使用,相比又酷又炫的IOS和安卓,又何必去采購黑莓?
黑莓可能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做什麼的,是移動硬件公司還是一個軟件公司?如果是硬件,那麼請你搞好你的硬件,請好的工業設計師設計出漂亮的移動設備,把一些硬件性能再提高下去;如果你是軟件公司,請把自己的軟件分享于各種平台,不要兩頭兼顧而兩頭卻都做不好。
黑莓以前之所以在智能機領域成功,因為當時智能機只屬于高端用戶,而它堅持著自己的核心軟件技術,並把這個技術變成一個市場壁壘,但IOS和安卓改變了智能機市場,讓它不再“高端”,而更加平民,更加時尚,也更加娛樂化,並且以開放的姿態把智能系統做成一個平台,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而不是建立壁壘。固執的黑莓不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是放不下自己的高端“身段”,以至到了2010年,黑莓希望變得“時尚”與“開放”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二:應用匱乏和技術停滯
雖然說需要恭喜黑莓,它的app world的下載量終于突破30億次。但笑而不語的蘋果app store早在2010年初就超過了30億次的下載量,至于安卓市場,黑莓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到。再看看黑莓的應用軟件,筆者對此的評價是:要麼是垃圾,要麼要付費。超過70%的軟件評分連二星都不到,好用並且是免費的黑莓APP,一般兩只手就可以數的過來。黑莓用戶或許真的不挑剔,他們可能只是需要BIS/BES服務,不需要黑莓的APP——因為這些用戶一般都會有兩三個手機。
在去年的時候,聽說黑莓以后要兼容安卓軟件,筆者著實驚訝,但是體驗了PLAYBOOK上令人頭疼的轉換之后,作為男性尚且覺得復雜,實在是難以想象小女生都去當技術帝。或許是黑莓真的怒了,就在前幾日,為了吸引開發者為黑莓10開發應用程序,黑莓承諾只要有開發者開發的app得到應用平台的“認証”,並且能夠盈利1000美元,就會獲得1萬美元的獎勵!並希望借此能留住和吸引開發者來開發黑莓的應用,但到底有沒有人會買賬,我們現在不得而知。
黑莓10的推出可能是黑莓一年以來最激動人心的消息,只是不爭氣的黑莓不斷的向人們澆冷水。原本希望依靠黑莓10而重振旗鼓的黑莓,就現在曝光的的一些技術水準來說,並沒有什麼跨時代的東西,或者說可以足以挑戰iphone和其它智能機的技術。唯一讓人會有些興趣的恐怕是“用戶表情偵測系統”,但這種小玩意恐怕不會出現在黑莓10里面。
根據Baird Equity Research調查報告顯示,連續兩個季度都有超過30%的開發者表示他們已經從黑莓10轉到了另一個平台,而其中72%的人進入了安卓平台。黑莓開發者們對黑莓10發展前景的支持率從4.6降到了3.8。而對應的對于win8的支持率則為6.8。
三:忽視中國
原黑莓中國區總裁謝國睿曾在2010年表示,希望能夠把中國市場做成僅次于美國的黑莓第二大市場,然后黑莓陸續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騰訊科技進行合作,但在中國的智能機市場份額中,僅僅是從08年的1%,升到2010年第四季度的4.6%,這很大程度上還要歸功于水貨和翻新機的泛濫。並且黑莓的BIS/BES服務帶給三大中國通信商的回報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遺憾的看到,在黑莓的中國官綱里,挂在上面銷售的還是一些老掉牙的機型,咨詢一下價格讓人望而卻步。同一款手機,在深圳經過翻新處理,價格不足千元,而官方定價接近5000,中國人的錢真的那麼好騙?
筆者還記得在去年得知黑莓終于在中國內地開放APP WORLD時的激動心情,但上去瀏覽的時候卻非常郁悶,全英文(現在是大部分中文)就不說了,緩慢的速度也不說了,但少的可憐的應用基本沒幾款適合國人,好吧,只當其初登堂不明事理,但一年以后除了界面和VI有些許變化以外,基本還是老樣子,尤其是中文應用,少的基本忽略不計,一個QQ軟件,相同的手機卻因為SB(serve book)的不同而無法正常使用!還有輸入法,目前為止針對簡體中文的輸入法只有百度一個,還需要調出來使用,而黑莓自身的輸入法詞庫更新基本沒有,智能更是體現不出來,至于廣大黑莓控們詬病的斷綱問題,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好的辦法徹底解決。
再說說本來被黑莓寄予厚望的playbook,無論其怎麼升級,它始終不支持中文;無論它在國外如何打折促銷,它始終不會以官方渠道進入中國!這一系列舉動狠狠地打擊了像筆者這樣的黑莓粉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戰略管理博士埃里克•杰克森就曾表示,“每次我去中國內地,很少看見一部黑莓手機,偶爾看到的幾部黑莓也只是為香港的一些投資銀行家所持有。相比之下,蘋果2011年有10%的營業額來自中國,這個比例今年還有望繼續加大。中國市場是蘋果公司今后可持續發展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觀RIM,這方面的市場動作之少令人費解。”從去年底至今,黑莓中國區總裁已經換了兩個人,現在主管中國區的是亞太區總裁康宇博,不過黑莓在華沒有任何起色,我們也絲毫感覺不到黑莓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雖然在今年五月份,黑莓高層強調他們重視中國市場,並且希望盡快將黑莓10帶到中國,對于這種話我們也就聽聽罷了。
當然,對于很多中國黑莓控來說,他們喜歡黑莓恰恰因為黑莓在中國的小眾,可是作為一個擁有過黑莓3款手機,並經常推荐別人購買黑莓的黑莓死忠來說,筆者不希望黑莓小眾,小眾對于黑莓這種大型企業來說是意味著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