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福布斯》專欄作家彼得·科恩(Peter Cohan)日前撰文指出,在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逝世之后,一些人早已認為蘋果已不再是過去的蘋果。筆者則認為,兩大蛀虫已經開始蠶食蘋果的核心:創新的枯竭和對價格敏感的買家的崛起。
如果蘋果股價開始出現大幅的回落,投資人無需對此感到驚訝--如果蘋果業績無法達到市場預期,或是業績預期無法令市場滿意,那麼該公司的股價便會突然跳水。
蘋果當前面臨的最深層次的問題,是在喬布斯逝世之后,該公司還沒有展示出能夠推出新種類的暢銷產品的能力--如iPod、iPhone和iPad。誠然,蘋果的捍衛者們認為,蘋果工業設計部門的高級副總裁喬納森·伊夫(Jony Ive)能夠延續這種趨勢,但伊夫還沒有像外界証明這一點。
過去,蘋果瞄準大市場時,總是會在正確的時間推出能夠在市場中領先的產品,並一直保持這種優勢。公平的說,蘋果並不是每一年都會開拓一個新市場。但如果蘋果準備發布新產品,投資人當然希望早一點看到這個產品。
那麼,是什麼正在蠶食蘋果?以下是兩個正在蠶食蘋果核心的最飢餓的蛀虫:
缺乏社交領袖:創新優勢遭蠶食
蘋果過去一直有收購小型創新公司,借此幫助填補公司錯過的參評或技術差距的傳統。但是在喬布斯執政的最后一段時間,蘋果從來沒有考慮通過收購一家公司在至關重要的技術領域獲得思想領導地位。
有關蘋果尋求收購Twitter股份的傳聞,意味著蘋果放棄了自己打造自有社交綱絡的能力。雖然有報道稱,蘋果和Twitter沒有在收購條款上達成一致意見,但是兩家公司談判的消息,表明蘋果的創新力可能已經用盡。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表示,蘋果必須涉足社交領域。但是與Twitter談判的傳聞,讓筆者認為蘋果可能已經放棄了自主開發社交產品的努力。來自GottaBeMobile的消息稱,在Facebook放棄與蘋果的交易之后,蘋果的社交音樂服務Ping最終以失敗而收場。
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里,蘋果的業務戰略一直依賴于打造開發的生態體系,讓他們為蘋果提供廉價的應用和內容,借此推動消費者購買蘋果高利潤率的硬件。
隨著谷歌(微博)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並推出自己的硬件產品,以及Facebook可能考慮自己的硬件戰略之后,蘋果在移動產業的發展可能將會受到制約。筆者的一位同事強調,相對于谷歌的語音產品,Siri非常弱。如果谷歌因為出色的Siri競爭對手讓足夠多的消費者購買谷歌產品,iPhone的增長勢頭將會受到約束。
此外,蘋果考慮把社交服務外包給Twitter,引起了有關蘋果創新成功之路是否已經結束的猜疑。
業績未達預期:幾乎無消費者溢價購買產品
蘋果的業績未達市場預期,是該公司新產品戰略的深層次問題,還是在推出新產品之前典型的購買間歇?畢竟,許多人都將蘋果第二季度令人失望的業績歸咎于消費者不願購買iPhone 4,等待購買iPhone 5。
美國對沖基金Ironfire Capital創始人埃里克·杰克遜(Eric Jackson)在接受財經電視台CNBC采訪時表示,“人們忘記了,這一切在去年10月曾經發生過,當時蘋果的業績也未達市場預期。蘋果股價先出現了下滑,然后在隨后的5周中繼續下滑,股價最終的跌幅較財報發布前下滑了7%左右。”根據CNBC的報告,在蘋果發布iPhone 4S之前,iPhone 4的銷量曾下滑了16%。不過杰克遜認為,在iPhone 5上市之后,蘋果的業績將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不過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全球經濟形勢的下滑,導致消費者購買蘋果產品的意願降低。除等待購買下一代產品外,消費者正在購買廉價的iPhone和iPad。對蘋果投資人而言,好消息是蘋果股價依然遭到低估。如果杰克遜的觀點是正確的,那麼現在仍是買入蘋果股票的良機。但是因為蛀虫已經開始蠶食蘋果的核心,蘋果可能會從高高的樹上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