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華達,電機行業的老一輩無不滿懷感嘆,這個電機行業中曾經的中流砥柱,如今已成為外資控股的工廠,原來的行業先鋒如今已經風光不再,能被行業記住的只是它曾經的輝煌。這家1958年成立的企業,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企業性質也歷經了由國有企業向合資企業到外資企業的變遷,而華達品牌這半個世紀的命運跌宕也使我們從中看到了建國以后一大批國有工業品牌的前世今生。
應該說,華達的發展歷程真實地見証了我國從建國到至今幾十年工業的發展歷史。華達是起初是典型的集體所有制出身,當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華達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改制賣給了中信泰富。中信泰富控股后對華達團隊充分授權,華達優秀的管理團隊和經營思路使華達穩步向前。
經過近四十年的經營,華達已經擁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優良的產品品質和行業內良好的口碑。隨著中國加入WTO和本土市場競爭的加劇,華達開始了品牌化經營的意識。面對國際和國內知名品牌激烈的市場爭奪戰,華達開始思考其品牌升級道路。當時品牌建設是華達的短板,甚至是一片空白。最明顯的是,華達品牌識別不明顯,華達商標仍舊沿用五十年代的繁體字設計風格,很難清晰識別;此外營銷傳播工具也只有一本制作粗糙的企業宣傳冊,毫無創意與設計可言。當時華達高層意識到品牌標識的問題,嘗試性地在企業內部征集商標設計創意,但當華達接觸到博揚工業品牌營銷團隊后,被博揚的專業經驗和國際化服務視野所折服,毅然終止了進行中的品牌標識的設計工作,將這項工作全部委托博揚進行策劃。
最初博揚工業品牌營銷團隊是為了策劃華達企業宣傳冊,但當博揚團隊與華達高層進行訪談調研時,發現其品牌識別系統以及營銷傳播工具都是非常欠缺和陳舊,急需進行品牌化改造和升級。
博揚團隊認為:華達的品牌營銷不僅僅是設計一個商標或者一本宣傳冊,而需要從企業戰略的高度對品牌進行整體策劃。這樣的觀點也恰恰表達出了華達管理層的心聲。因為在市場競爭中,國際品牌往往通過強大的視覺識別與營銷傳播工具就將客戶搞定了,而國內本土企業看著人家一整套華麗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營銷“法術”卻只能望洋興嘆。
華達認可博揚的理念,決定全權委托博揚工業品牌營銷團隊為華達進行品牌營銷策劃服務。博揚從一開始就定位此次品牌營銷服務的任務是使華達的本土工業品牌形象有一個徹底的轉型和升華,由此,在充分了解了華達的企業優勢與發展歷程之后,博揚團隊首先從視覺識別系統著手,為華達策劃創意了一套國際化的品牌識別系統,將原來的一個“海鷗型”的繁體中文商標徹底改變成一款國際化的英文標識——HWADA。“HWADA”品牌標識真正做到了中國人很容易認讀,也很符合英語國家的發音和讀法。這款品牌標識得到了華達領導層的高度認可,也被企業員工積極接受。
在品牌營銷的時代,如果企業在營銷傳播方面失敗那麼將意味著市場銷售前線的失利。博揚團隊認為,要想使華達在行業內有一個全新的品牌形象並提升銷售業績,就必須打造出一套強有力的營銷傳播工具。因此,博揚工業品牌營銷團隊為華達策劃設計了一系列的品牌營銷傳播工具,包括:品牌宣傳冊、品牌宣傳片、產品樣本、行業廣告、商務禮品等。同時,還為華達策劃舉辦了年度供應商年會,得到了市場合作伙伴的積極反饋。另外,博揚也推行實施了華達品牌的內部傳播工作。在企業內部針對廠區視覺化建設及品牌文化傳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華達完成了從一個本土老企業的品牌形象到現代國際化品牌形象的華麗轉身。而最能証明其品牌營銷成果的就是銷售業績了,在博揚為華達服務的幾年時間內,其內銷與外銷市場的銷售額取得了大幅攀升,曾登上了銷售額近10億元人民幣的高峰。華達一舉成為中國電機行業的領導品牌之一,尤其是在大中型電機領域更是地位顯赫。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當時已經發展的順風順水的華達品牌在2008年突然被一家美資電氣集團收入囊中,這家集團我們權且叫R公司。其中的原因,想必大家都知道,之前中信泰富經歷了毀滅性的外匯投資失敗后,作為這個災難的衍生品,華達無奈地被轉手給美國R公司。R公司對華達仰慕已久,此刻進入,真是天賜良機。他們看重華達品牌的影響力、行業地位以及營銷渠道等諸多優勢。這個擅長資本運營的“洋官人”如何經營與華達這位“大家閨秀”的婚姻?一切都成為未知。對于華達的管理層與員工而言,面對股東變換的現實只有樂觀地接受。值得玩味的是,華達品牌是否會同很多被外資企業收購的工業品牌一樣,在並購之后逐漸被雪藏起來,我們不得而知。但從近來的市場表現上,我們能看到華達品牌在行業的影響力已經減弱了。這個成長了幾十年的民族品牌是否會如流星般隕落,我們依然不得而知。
關于外資企業並購中國民族工業品牌的事件我們在新聞中多有聽說。就在引起廣泛關注的徐工並購案發生之前,在國內的裝備制造業中,一系列“飲鴆止渴”式的引資並購高燒難退:大連電機廠外資並購案、西北軸承廠外資並購案、佳木斯聯合收割機廠外資並購案、無錫威孚外資並購案、錦西化機外資並購案、杭州齒輪廠外資並購案……在這些引資並購中,中方痛失品牌、市場和產業平台的殘酷現實一再重演。
華達作為中國眾多本土工業品牌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在這個舉國上下大力推進“工業品牌建設”的時代,在這個國際化品牌營銷風行的時期,本土工業品牌究竟如何看清戰略方向、堅持自有品牌的道路、踐行品牌化戰略、參與國際化競爭,最終實現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品牌強國的完美轉型,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思考問題: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國本土工業品牌應該如何堅守自有品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