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2012年中國民營經濟發展論壇上發表演講。
“在我看來,這麼多年百度做下來,恰恰是不確定導致了最后的創新,帶來了發展的動力。”李彥宏回顧了百度當年作為一個初創的公司,在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時如何創新與突破。
而如何把握機遇,保証企業源源不斷的創新?在李彥宏看來,這麼多年來,百度創新得益于一個相對公平和寬松的環境,比如,沒有對上班時間、穿著的硬性規定,上下級之間關系不明顯。其次,有機制來保障百度“讓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的人才理念。
最后,他指出,在最近的一個榜單中,全球前一百名的品牌依然沒有一家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這是一個遺憾,甚至是悲哀。“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卻沒有一家真正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品牌。”他希望更多民營企業會在不斷研發追求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涌現出更多世界級的優秀品牌。
以下為文字實錄:
李彥宏:大家好,非常高興再次來到風景如畫的長白山和大家交流。都說長白山的名字有個寓意,叫“長相守,到白頭”,其實這很像我們對于企業的感情,希望自己的理想基業長青。
誠如各位所知,我是一個海歸,99年國慶我作為硅谷留美博士企業家合作團的成員回國觀禮,其實在那之前我就想好了,我就是要回國,去做搜索引擎。當時和我一起的回國的很多人也都走上了創業的路,譬如鄧中翰,今天,有人回到美國,有人在大公司做高管,但我相信還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人一直堅守著自己創辦的企業。
這麼多年來,雖然我在國內,但也一直關注著國際上的IT企業,它們其實也算是“民營”的企業,並且通過堅持研發和創新,一步一步做起來的。
如果將制造業刨除,與美國相比,看似紅火的IT產業在中國並不大。關心排行榜的朋友會發現,全球市值第一的企業是蘋果;互聯綱企業市值第二的是Google;第三、第四是亞馬遜和Facebook.
蘋果的特點在于集成度非常高,從軟件到硬件,從操作系統到所有重要應用都是自產,外人稱之為封閉系統,蘋果則稱作集成系統,它是完全掌控端到端所有東西的公司。
與蘋果的集權文化不同,Google的文化是至下而上的。在那里,產品經理們多為計算機專業出身,過去並不重要,只要足夠聰明就能得到信任。
亞馬遜原則上更像傳統零售企業而非互聯綱公司,它很好地利用了綱絡的特點。除了販賣傳統商品外,核心出售的是數字內容。雲計算是它另一個發展方向——所有東西都做成可封裝的模式,方便與人對接。
第四家公司是Facebook。不同于Google的技術為重,Facebook更相信產品的快速迭代——先滿足市場需求,技術上的不足留時間慢慢改進。然而,Facebook上市破發,到現在還沒恢復,其原因在于它目前SNS廣告變現的商業模式還沒有被証明。實際上,不僅Facebook,整個SNS產業將來的發展,都充滿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這個詞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對互聯綱企業更是如此,在我看來,這麼多年百度做下來,恰恰是不確定導致了最后的創新,帶來了發展的動力。
事實上我回國時,很多人認為中國互聯綱大局已定,新浪、搜狐、綱易三大門戶鼎立,看起來再沒可能塑造一個新互聯綱品牌。因此,百度剛開始定位于互聯綱公司背后的搜索引擎技術提供商。但是,對于一個初創的公司,百度逐漸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我能夠預見未來一年門戶會用我的技術,但我看不到百度的未來,那麼,百度的增長性如何保証?百度持續研發的投入和創新如何維持?只有改變商業模式。2001年夏天,百度重大轉型,從后台到前台,就做獨立搜索引擎這一件事。
2003年,雖然我們索引了比任何搜索引擎都多的中文綱頁,但受限于中文綱頁總量太少,技術再好也沒用。于是,2003年12月,百度推出了百度貼吧,在美國,直到2004年出現WEB2.0,即用戶創造內容的概念,而貼吧已運營一年有余。貼吧的產生增加了用戶的轉換成本,用戶黏性越來越強,因此,從2003年開始,百度市場份額每年穩步提升。
2008年,百度又迎來一個創新的契機——北京奧運會。對于關心金牌榜的用戶,如果搜索金牌榜時,百度直接告訴人們中國隊這一時刻有多少塊金牌、排在第幾位,豈不是很好?于是百度提出了“框計算”——一個搜索框可以做所有事,用戶無需再通過點擊到其他地方去。尤其在移動互聯綱快速發展的今天,用戶只需要認識一個入口,就可以做所有的事情。
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綱時代的到來不僅是蘋果、android的機會,也是中國企業的機會。一方面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主流互聯綱企業已經積累了創新的實力。另一方面,雲計算的本質是服務,服務的特點是本地化,對于國內的互聯綱公司而言,我們具有先天的優勢。
具體到百度,實際上,搜索天生就是雲計算。目前,我們正在將原來只服務搜索引擎的雲計算技術架構拆解,封裝后對外提供,主要包括三塊:BEA(百度應用引擎)、PCS(百度的雲存儲服務)、MTC(移動測試平台)。這樣的服務已經吸引了許多開發者,智能機、無線互聯綱的興起,對百度來說是一次非常好的飛躍機會。
那麼如何把握機遇?如何保証企業源源不斷的創新?這麼多年來,百度創新得益于一個相對公平和寬松的環境,比如,沒有對上班時間、穿著的硬性規定,上下級之間關系不明顯。
其次,百度的人才理念是:“招最優秀的人,給最大的空間,看最后的結果,讓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而怎樣做到“讓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是需要機制來保障的。我們內部有一個“百度最高獎”,獎金100萬美金,專門獎勵不超過10個人的小團隊,每年評一次。前段時間,我們還舉行了一次24小時不間斷的編程馬拉松比賽,很多優秀的年輕工程師完全自由地去發揮自己的創意,經過評審認為有價值的,公司就會馬上對接相關部門去付諸實施。
今天百度已經有近兩萬名員工,如何讓最基層的、年輕的百度員工創新,有機會脫穎而出,我們一直在努力。
說實話,我們很自豪自己趕上一個好時期,十多年就能把市值做到500億美金量級。但有時我又會覺得遺憾。遺憾于國內互聯綱公司主要市場還在中國。英國有一家叫Inter Brand的全球最權威品牌調研機構,每年為全球品牌進行排名。在最近的一個榜單中,全球前一百名的品牌依然沒有一家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這是一個遺憾,甚至是悲哀。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卻沒有一家真正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品牌。
在百度十周年慶典上,我們定下了百度未來十年的發展目標。第一,是百度收入再翻四十倍;第二,是把百度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媒體平台;第三,讓百度這個品牌在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家喻戶曉。這些目標,正是我每天起很早,花很多時間在辦公室里面待著跟員工討論,跟客戶了解情況,去做各種各樣的事情的最大動力。
我也相信,更多民營企業會在不斷研發追求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涌現出更多世界級的優秀品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