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陈 炜
针对近日“特斯拉已经签署了一份协议,在上海自由贸易区建造一座工厂”的传闻,特斯拉方面回应称,正在与上海市政府商讨在当地设立工厂一事,并预计将在年底之前发布详细的报告,但拒绝评论协议已经签订一事。
而有相关知情人士私下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官员已经表示,没有就特斯拉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全资制造厂签署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多次建厂传闻的出现及官方辟谣,此次“正与上海市政府探讨建工厂的可能性”的说法,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已经释放出了计划落地的可能性。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特斯拉来说,中国的市场潜力还没有彻底被挖掘。尤其是其Model 3车型,若国产化后在成本优势之下,会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成为其第二次腾飞的重要机会。
建厂细节不明
此前有消息称,特斯拉已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协议,将以独资形式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工厂。工厂建成后特斯拉仍然需要支付25%的进口税,但是其将拥有公司的完整控股权,而且较低的生产和运输费用很可能抵消关税带来的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特斯拉第一次传出在华建厂传闻。尤其是近3年的时间里,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早在2014年,就有消息称特斯拉将与江淮汽车合作。此后,上海金桥集团、上海临港区等,都曾成为传闻中的主角。
而2015年,特斯拉CEO马斯克来华时也曾表示,希望三年内建立中国本土的生产和设计基地。
这样的表述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特斯拉在中国建厂一事已经基本敲定。但在多次传闻中,其在华建厂的官方计划并无更多细节流出。《证券日报》记者在向特斯拉内部人士求证时,其表示目前并无更多国产化的进展消息可以透露。
对于建厂一事一直悬而未决的原因,汽车行业分析师封士明向记者表示,主要还是因为我国对外企投资汽车业务的股比限制,中方占股不得少于50%。而特斯拉希望独资建厂,这使得谈判迟迟难以推进。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外资准入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双方合作迎来契机。他提到,9月15号发改委表示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一步放宽外资的准入政策。这也就为符合新能源政策的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独资工厂提供了条件。
汽车分析师钟师则向记者透露,特斯拉之所以执意选择独资,还是因为“忌讳合资后中方可能会把技术用在自主品牌方面。”他表示,毕竟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值风口,人才和技术的争夺非常激烈。
在美产能不足
对于特斯拉在华建厂的主要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是为降低成本,以获得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产能不足的影响。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其全新入门级车型Model 3在第三季度的产量仅为260辆,交付数量为220辆。这个数据远远低于此前预期的1500辆。完成情况不足计划的两成,三季度平均每天只生产了3辆新车。
上述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建厂传闻成真,特斯拉将成为第一家在中国独资建厂的外国车企。对于特斯拉来说,中国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彻底被挖掘,随着其国产化后成本降低,价格或将更为亲民,进而得到更多消费者认可。
另一方面,他提到,特斯拉的到来或将倒逼国内新能源车企做出更优质、务实的产品。同时,其产业链或将与更多本土供应商合作,这也将为国内的新能源车行业带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