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销量大幅下降 自主品牌面临一场耐力拼搏

字号:

2012-09-11来源:盖世汽车网作者:程远

  导致自主品牌如今处境的原因,宏观层面看,是全球经济形势走低,整个汽车大势不好所致;从微观层面看,则是消费的升级与合资品牌的步步下压,挤占了自主品牌的传统市场,因而这是自主品牌一场无法逃遁的劫数。

  身处逆境的自主品牌企业怎么想,如何做?上周五,中国经济网推出本人与力帆两位高管的对话,值得关心自主品牌命运的人士关注。

  在中国,人们关注尹明善胜过关注力帆,因为尹是知名的民营企业家,而且常发雷人之语,是媒体喜欢的新闻“爆料”。

  最近记者走进力帆,通过对企业近距离观察,发现这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富有哲学思考的企业。对做自主品牌,他们既有坚定的信念,又不缺少冷静和理智。

  对当前自身的处境,自主品牌企业多有抱怨,一是认为政府缺少政策支持,二是不满民众缺乏爱国热情,无论大小研讨会,还是各种媒体,都不乏人会拿韩国“身土不二”教育国民。但在力帆,常务副总裁关锋金和兼任销售公司总经理的副总裁廖雄辉,都反复向记者表达这样一种观念:“一味寄希望于国家政策扶持和国民的对自主品牌的偏爱,都是不切实际的”;“寄希望于国家政策扶持,希望民众出于爱国之心购买自主品牌,都是一种奢望”。

  自主品牌会不会被淘汰出局,是市场的选择,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竞争要素,经营是否得当。“企业要成功,自己必须努力,失败是败在自身。廖雄辉这样对笔者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主品牌最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把基本功练好,潜下心做品质。产品会说话,抓好品质是自主品牌唯一出路。

  为什么市场一出问题,首先是自主品牌受伤?关锋金说,“自主品牌的瓶颈是对核心技术的掌控。消费者的品牌观念咱们左右不了,但是你要有核心技术,质量好加一致性,还有售后服务,稳稳抓住这三条,品牌就慢慢树起来了”。

  对自主品牌来说,造好车并不是太大的难题,只要舍得投入。但有一个很纠结的问题,自主品牌要控制成本,想要便宜,光顾便宜,质量就会有问题,可是车子贵了不好卖,就得亏损。处理好成本与品质的平衡是很难的事情,是让关锋金最感棘手的事情。

  对当前合资品牌下探,挤压自主品牌市场空间的现实,力帆反应并不如一些企业那么强烈,甚至认为,这“这更能激发自主品牌企业的潜能”,“对待竞争只能力图将自己的事情做好,获得竞争优势。关键要自身强大,基本功扎实”。

  在自主品牌一片“高举高打”的欢呼声中,力帆表现出独有的冷静:“自主品牌溢价能力没有形成,低成本优势必须坚守。但是低成本不等于低质量,要支撑产品往上走,需要在技术上、质量上下大功夫,取得消费者的认可。”廖雄辉更认为,消费者掏钱买车,要付货币成本,还要花时间、精力,如果感觉不好,产生不愉快,又付了精神成本。降低用户购车成本,不是只纯粹降低货币成本。

  对自主品牌之间的竞争关系,力帆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自主品牌之间有竞争,才有压力,促使彼此奋发图强”。但是,合作一面更重要,自主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象的改观,要依靠自主品牌企业的共同努力,“大家要一起把大局托起来”。

  今天,“浮躁”是中国人的通病,汽车业尤甚。多年来市场的高速增长,汽车业已难以接受两位数以下的增速。每当市场增速有所减缓,汽车业就一片恐慌。但尹明善认为,“做汽车是一场马拉松,不是靠小聪明谋求发展,长久之计是靠体系的建立健全,从而推动品牌成长”。

  尹明善的一贯思路是,不强求在某一阶段把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但求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不要轻易倒下,咬紧牙坚持走,就有达到目标的希望”。在这里,把“活下来”作为企业目标,似乎标准过低,中国人听起来很不过瘾,但是却很实际。不能活下来,还奢谈什么“发展”的空话?在眼前与跨国公司这场力量悬殊的同台竞技中,自主品牌能“活下来”,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鲁迅也曾说过:“一是生存,二是发展”。正因为力帆确定的是一个务实的目标,尽管规模发展不是很快,但一直在稳步增长。去年力帆汽车销量增长了60%多,今年国内销量又增长了30%,还不包括出口,而出口业务是力帆的强项。不要忘了这些都是在汽车业内哀鸿遍野的背景下取得的。

  眼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向上的力帆,正如他们说的:“不发声不等于不进步”。

  对“中国汽车业做到这么大,全是别人的品牌”,力帆人很不甘心,同时坚信:“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上会有自主品牌的一席之地”。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对汽车需求每年是会增长的,现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三四线城市,需求增长会高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品牌意识不是很强,对价格更敏感,自主品牌具有竞争优势。

  “有机会,要努力”,是力帆人的座右铭,也是他们的行动口号。但是力帆还是希望国家鼓励提升技术,别都去投房地产,最终是要靠实业强国。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