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事少离家近」,这是求职就业者普遍的心态,也是做父母关心子女工作的心态,这有什么不对?倘若从自我的立场来说,的确没什么不对,但是从工作质量来看,这种心态导致「只问钱不问值、只打工不做事」的弊害!
进入餐厅找到坐位,叫来服务员点上餐点,餐点送来后,发现餐具不足,就叫服务员立即补上,饭后再让服务员送来牙签、补上茶水,再付钱离席。同样地进入另一家餐厅,服务员迎上带位,先送上茶水毛巾,再询问顾客喜好,介绍特色餐点,进餐中空盘随时移除,饭后立即更换茶水送上热毛巾,并把用完的餐具收走。
前述两种服务态度,显示「打工与做事心态」的不同!前者的工作在为顾客提供餐食,依店内规定提供服务,后者在服务顾客,按顾客的喜好从事工作,前者的工作是被动或有一定的行事规则,后者是主动且观察细微,注重顾客的感受和服务的价值,期望客人再度光顾。
许多机关或团体,做事都有一定的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切讲求规则环境内,员工养成按部就班、奉命行事的习惯,怕出错也怕触犯规则,事情稍有违规则或不在熟悉领域,绝对不敢改变工作内容或方式,这种行为模式被讥为公务员心态,也是打工心态。
就管理角度而言,做事讲求有个标准作业程序(SOP),就此角度,公务员心态乃是种负责的态度,不会图利他人,不致逾越规则,但这也养成不知变通,不懂得创新或改善。这种心态让工作者缺乏前瞻与应变的能力,只能做同类工作,事有不同就手足无措,没有承担大任更上层楼的条件。
雇主不需要机械型的服务,顾客也不需要呆板的服务,假如员工不能以「做事」的心态让工作活化,关心「事的内涵和价值」,让事的领受者包括顾客和雇主感到顺心如意,那么工作就显得呆板,想要长期保住饭碗就有困难。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从工厂到企业办公室,不管蓝领还是白领,许多工作被机器所取代,就办公室而言,包括总机、打字员、总务、秘书等等工作,如今多已消失,只要能用机器譬如计算机、视讯装备等取代,这类工作就看不到价值,从事这类工作的员工,你相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人为什么要就业?基本的答案是,获得职位赚取稳定收入,而更直接的回答,就是为了金钱和福利。问题是,雇主平白无故,为什么要给予工作和支付薪水?很显然地,是因为雇主需要员工提供服务,那么雇主需要怎样的服务?
很显然地,除劳动外雇主需要有价值的服务!所谓价值,就是关心与用心于所做的工作,除了效率,也要效益,除了守规矩,也要懂得变通,处处要关心雇主与顾客的感受,事事要让他们感到「物有所值」,也就是服务有其价值,这就是所谓的「做事心态」!
改变就业心态,以做事而非打工心态从事工作,处处用心和关心,自然会有所领悟,常怀「事的内涵与价值」,掌握雇主与顾客真正的需要,提供始终一致的服务质量,把效率和效益的价值呈现,再了解「事」的变动与趋势,随时调整自己的能力与态度,因应需要或状况变通服务,则雇主争相延揽,还怕什么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