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财经
温州民间借贷资金链然断裂 房价暴跌三四成

字号:

2013-08-08来源:法治周末作者:蔡长春

  温州民间借贷资金链然断裂 房价暴跌三四成

  法治周末 作者:蔡长春 发自温州

  8月4日下午5点,温州(楼盘)市区的暑气依然未消。鹿城区百里东路两侧,半数左右的房产中介公司却已落下了卷帘门,几家正在营业的店面也少有消费者去光顾。

  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店主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最近的房产生意很难做,现在浙江温州二手房价格普遍下降了3至4成,房子又不好卖,很多同行甚至都选择了关店。

  据该店主介绍,上月他连一套房都未卖出去,目前基本是靠租房交易的收入在维持经营。

  法治周末记者在温州市房管局商品房信息网站上也发现,近几个月来,温州市区的二手房和新房交易数量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下滑。

  以二手房交易为例,4月份温州市区的二手房交易量有1642套,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则仅有639套二手房成交。

  在成交量下降的同时,更让这些房产从业人员担忧的还是房子的价格。温州火车站附近一家21世纪不动产加盟店的物业顾问孙先生(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相比于两三年前的温州房地产市场,现在很多新开的楼盘售价普遍低了很多。

  “以往均价在4万元/平方米至5万元/平方米的房子比比皆是,可现在的新房差不多都是在2万元/平方米左右的刚需房,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拉低了二手房乃至整个市场的价格。”孙先生告诉记者。

  近日,国家统计局在对国内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统计中也显示,其中69个城市6月份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保持上涨,仅温州呈现出了下跌趋势。

  房价普降三四成

  一谈起房价的事情,出租车司机高先生就开始连声叹气。

  高先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两年前,他在温州大道附近买了一套房子,当时均价超过2万元/平方米。

  可这才过去不到3年时间,该楼盘的价格就降到了1万元/平方米左右,这让高先生觉得自己无形中就吃了个大亏。

  法治周末记者在走访了小南门、江滨路、温州火车站等多个区域后发现,高先生所说的这种情况在温州其实并不少见。

  在温州市环城东路附近,一家房产中介公司负责人应经理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个区域的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原来均价在2万元/平方米,现在只要1.5万元/平方米就可以买到。

  据应经理介绍,像这种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或更小户型的房子,目前温州的市场需求量还很大,因此降价幅度也不是很大。不过他手里还有很多面积较大的房子,降价幅度就很大了。

  “像距此不远处的绿城[简介 最新动态]温州鹿城广场的房子,房价最高的时候炒到了10万元/平方米,现在这个楼盘的房价每平方米普遍都降了三四万元,最差的一套开价只有4万元/平方米。”应经理说道。

  相关资料显示,2006年年末,绿城集团[简介 最新动态]以33亿元拍得温州鹿城广场地块并进行开发,这里曾经代表了温州房地产市场的最高价格水平。

  “温州鹿城广场光物业费一年就要4万元左右。在目前经济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谁还会买呢?”一位温州当地的居民对记者说。

  此外,温州香缇半岛也曾一度被定义为高档住宅区,2011年年初的挂牌价一度涨至5万元/平方米至6万元/平方米,据称现在的均价也不会超过3万元/平方米。

  “不仅二手房的价格在下降,很多新开盘的房子价格也都不高。由于新房价格低,很多原本想要购买二手房的客户都去买新房了,这也给二手房销售带来了压力。”温州火车站附近一家21世纪不动产加盟店的物业顾问孙先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孙先生对记者表示,自6月份以来,尤其是温州市区周边的新房销售情况相对较好,一些定价较低的楼盘更是深受消费者青睐。

  8月4日,与温州香缇半岛遥遥相对的万科中梁金域中央开盘。法治周末记者在开盘现场发现,金域中央的售价在1.6万元/平方米到3万元/平方米之间。

  此外,法治周末记者咨询了包括万科珑庭、德信泊林公馆、华鸿中央公园等多家新近开盘或者即将开盘的楼盘,其售价也都在2万元/平方米左右。

  购买力难以维系

  曾经领涨了全国房价的温州,在70个大中城市房价仍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其房价为何一降再降?

  温州投资置业精英会[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发起人孔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温州房地产市场开始明显走下坡路是在2011年的下半年,而这与当地经济状况又是紧密相连的。

  据孔帅介绍,那一年正是温州民间借贷风波最为惨烈的一年。当时温州民间借贷的资金链骤然断裂,整个房地产市场也一下变得低迷起来。

  孔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温州的经济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的,大量温州当地工厂都是从事皮鞋、服装、打火机等产品生产的制造业,其中很大一部分又都在从事出口贸易。

  而近年来,人力成本一直在不断提高,且人民币的升值速度也很快,这样就使得当地企业的获利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随着这种趋势的加剧,2008年以后,很多当地企业就不再把从银行贷出来的钱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而是用于去炒房。刚开始他们在房地产领域获得的回报率的确远高于资金投入实体企业的回报率,这样别的企业也就都纷纷效仿。”孔帅回忆道。

  孔帅清楚地记得,从2008年到2010年间,他身边的很多温州企业负责人都在寻找一些比较好的房地产投资项目。

  不过在他看来,因为这些人此前对房地产市场并不了解,这种投资也往往非常盲目。有人在尝到甜头后,就会通过各种渠道拿到更多资金进行投入,甚至是通过私人渠道进行融资,而这显然是非常危险的。

  温州商人王明(化名)也对记者表示,通过民间借贷来炒房,一旦其中一个资金链环节出了问题,不仅这个融资者自己的业务很难继续维持,甚至还会产生连锁反应,牵涉到更多环节上的出资者。

  王明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近来温州许多诉讼资产拍卖中频频出现房产,其中就可能与借贷炒房有关。

  在温州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给法治周末记者出示的一份《2013年1月至6月司法网拍统计表》中,记者看到其上半年一共拍卖了28套房产。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这批房产却流拍了16件,溢价率(实拍价格高出标价的百分比)只有13.7%,面积近15000平方米的12套房产,最终成交总价只有10288.8万元;而汽车类资产在今年前6个月共拍卖了38件,且全部拍卖成功,溢价率更是高达50.4%。

  温州诉讼资产拍卖中的房产起拍价较市场价来说已经很低,但为什么仍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呢?

  王明认为,这也与温州当前整体的消费能力有关,这两年温州的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很多大企业又都在从温州出走到能够为其提供更好发展条件的外地,因此整个经济大环境很不景气。

  “去年温州的工业增长值更是在浙江省排倒数第一名。”王明认为,“这样一来,整个城市的购买力也就下降了很多,即使房子再好,如果不是刚需,也都很少人会再去考虑了”。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