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包昌火:揭开中国情报学的面纱
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里,该如何让情报学为我所用?中国情报学泰斗包昌火呼吁:情报学应回归其本原,它绝非简单的信息原料的收集,而是要把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情报和谋略。
有人把科研当成谋生的手段,有人把它当成分内的工作去完成,而难得的是,有一类人则把科学当成热爱的事业去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得到“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享受。
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秦铁辉看来,“包昌火的境界就是第三种,他有一颗永不泯灭的求知、求真的好奇童心”。
50年前,这位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的高才生,意外“邂逅”情报学,并与之谈起了一场“马拉松式的恋爱”。从最初在情报所“校大样”的不解,直至热爱,并将多年的工作实践进行理论升华——他的新著《中国情报工作和情报学研究》即将出版。
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里,该如何让情报学为我所用?中国情报学泰斗包昌火呼吁:情报学应回归其本原,它绝非简单的信息原料的收集,而是要把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情报和谋略。
结缘情报
包昌火于1935年出生在东海之滨、山明水秀的浙江省三门县亭旁镇——素有“两山亭立如天马,二水旁流若地龙”之称的人杰地灵之地。
1963年从北大化学系毕业后,由于能力突出,又同时掌握英、俄、德三门外语,他被调至中国兵器工业情报研究所工作。
包昌火原本希望像“两弹一星”科学家那样投身科研事业,可他工作的地方,没有想象中实验室的试管烧瓶,也没有车间里的机器轰鸣,面对的是一大堆的图书、杂志、报纸和大样。
3个月后,他忍不住向组织打了调离报告。但踏实勤恳惯了的包昌火,在申请调离的同时“工作还照常干”,于是这一干就是50年。
回首50年的情报学研究生涯,他先后获国家级、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4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中国竞争情报研究会授予杰出贡献奖,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情报学研究的意义在于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他曾参与潜地导弹用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研制、大口径炮用三基发射药的研究等,获国防科技重大成果奖并用于实战。
在多年一线武器情报研究的基础上,包昌火深感情报研究需要一套新的方法,并于1990年推出《情报研究方法论》。
很多如今从事情报研究工作的中青年学者,早年求学时都读过包昌火的这本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刘细文将该书誉为“我国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奠基性著述”。
2010年《情报学报》发文评价,在竞争情报领域,被引量最多的为包昌火,共被引频次高达423,篇均被引数和领域H指数为最高。因此,基于发文总数、被引篇数、总被引数、篇均被引、领域H指数等综合衡量,该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并且高产的作者首推包昌火。
那一摞摞高高的文稿,那盏永远亮到很晚的小台灯,甚至是那积劳成疾患上的白内障和糖尿病……鲜有人知道,包昌火为这些科研成果付出了怎样的辛劳。
而每每参加和情报学相关的工作,身体上的那些不适他似乎都忘记了。
让“竞争情报”更有价值
也许有人会觉得情报工作和情报学研究很神秘,离自己很遥远。其实在情报上的竞争早已不仅限于军事,更是广泛渗透于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竞争的各个方面。
事实上,“世界500强”中的大量企业都设有竞争情报部门。一些跨国公司通过竞争情报不仅能够监视竞争对手的动向和环境的变化,而且具有对环境的“早期预警”功能。
在这一背景下,情报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情报,而是更具价值的“竞争情报”。
正是敏锐地察觉到它的重要,多年来,包昌火在国内力推“竞争情报”。
包昌火这样总结企业竞争情报战略的基本思路:以提升企业决策能力为目标,以竞争情报系统(CompetitiveIntelligenceSystem)建设为手段,实现竞争情报活动的目标、组织、流程、技术和文化的一体化,从而促进企业盈利水平的提高。
为推动国内竞争情报研究的发展,他牵头组建了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推动北京市竞争情报示范工程,编撰《竞争情报丛书》《信息分析丛书》《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竞争对手分析》《信息分析和竞争情报案例》《竞争情报导论》等学术论著,提出了建立人机结合、具有三大网络、三个系统、一个中心和六大功能的竞争情报系统基本框架,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
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陈峰看来,包昌火不仅是我国竞争情报事业的奠基人,更是我国竞争情报事业最有影响的推动者。
包昌火并不把自己定位于在象牙塔里作研究的学者,而是一贯注重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他通过亲自给企业指导和培训专业情报人员等方式,已经推动了上海宝钢、重庆长安、中国移动、深圳华为、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中兴新景等一批国内企业和咨询机构构建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竞争情报体系。
此外,2012年,包昌火还在总结竞争情报引入的历史贡献和回顾我国竞争情报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首先把竞争理论、情报理论、博弈理论、人际网络理论和信息转化理论视为竞争情报的基础理论,构建了以竞争情报循环为主线,竞争情报生产为核心,由理论、管理、方法、教育和应用五大模块构成的竞争情报学科体系,走在了国际竞争情报学术研究的前列。
为情报正名
在采访中,包昌火很少谈自己的成就,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他对情报学的理解和呼吁。
在2013年6月举办的北京竞争情报论坛上,包昌火再次呼吁纠正我国情报工作发展中的失误。
包昌火分析道,信息是原料,情报是产品;信息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情报是人脑思维的产物。即情报是组织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响应,是Intelligence(情报),而非Information(信息)。
然而,他却遗憾地看到,多年来,把情报混同为信息,用信息工作取代情报工作,从提供情报转向提供信息,把文献信息的检索和组织作为情报工作的主要任务,一直用信息学(Informationscience)来代替情报学(Intelligencestudies),成为我国情报界方向上的重大失误。
为此,他主张把信息转化为情报和谋略作为我国情报工作和情报学研究的核心任务,而非信息和知识的组织。他建议引导情报学与图书馆学的分离,各司其职,把情报学的研究重点转向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情报工作实践上来,反对空谈理论,崇尚实证研究。
谈及上述问题,包昌火略显激动和忧虑,因为那是他热爱的事业。“我期盼,我梦想,中国情报界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记者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