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能源配置“错位”:计划手段决定资源流向

字号:

2014-07-0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内能源配置“错位”现象环生:四川低价水电本地不能利用,却要外送他地,调入高价火电;河南电力供需平衡有余,却不得不从山西调入电量;60万千瓦的燃煤机组发电小时数与30万千瓦机组相差无几,高效发电机组不一定有高发电小时数。

  类似状况在各个区域均有一定程度上的发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踪发现,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以计划为主的资源调度方式代替市场选择,计划行为干预市场交易,从而扭曲资源配置。

  近期,国家能源局下发《电力交易秩序驻点华中监管报告》,特别指出电能跨区交易的错配问题。报告显示,2013年1-4月华中区域电力总体富余,供大于求,但电网企业还分别按照年度计划组织华北送华中最大电力270 万千瓦、电量63.4 亿千瓦时,西北送华中最大电力111 万千瓦,电量22.5 亿千瓦时。

  2013 年,河南省电力供需平衡有余,电煤供过于求,但除丰水期(5月26日到10月25日)外,河南仍按年初计划安排购入同为煤炭产地的西北电14.81 亿千瓦时和山西电(特高压)8.22 亿千瓦时。

  中国电科院人士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电网企业在年初制定年度跨区电能交易指导计划,这个机会必须完成。但调度计划往往与实际供需存在偏差。

  能源局监管报告指出,虽然电网企业制定的是跨区电能交易指导计划,但该计划又是区域电网公司、省级电网公司年度运行方式和月度电力电量平衡的前置条件,各省电网企业并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购售电合同,指导性计划实质上变成了“刚性计划”。

  除此外,部分跨区电力交易并没有将低价电能送到受电区。从历年数据来看,西北地区属于一次能源和发电资源富集区域,相比华北在电力供需形势和交易价格都均更有优势,2013年西北(德宝)送华中价格比华北送华中价格低34 元/千瓦时。但电网企业在西北外送能力和德宝直流输送容量均较为富余情况下,并未优先组织德宝送出,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华中各省购电成本。

  国家能源局在监管报告中提出,任何企业不得下达刚性计划,电力资源应尽量就地平衡,严禁与一次资源反向流动的交易;建立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跨省跨区电能交易机制。通过交易会商,加强对电力供需形势预判,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合理提出购电需求。年度跨区交易以意向性协议为主,将国家定向送电、跨区年度计划、省间交易由区域平台月前统筹考虑,由月度区域平台生成物理合同,减少不必要的交易量。

  一位能源监管系统专家认为,由独立的调度机构按市场机制运作可以解决资源错配的问题,让价格反映供需和发电企业竞争力。四川水电比重大,丰水期需要外送,枯水期接受外来送电。这是川渝电网并入华中电网的重要原因,目的是实现在区域内水火互济、充分利用资源。当然水火如何互济,还得寄希望于市场机制的建立。

  中电联专家解释,电力流反向输送还需要解决长期合约与临时合约的协调问题。若河南不接受长期合约的西北电能,则西北过剩;反之,河南短缺时,西北不执行长期合约不送电河南,则河南缺电加剧。实际上,河南即使过剩,也应该执行长期合约购电,但要寻求转卖电,或与西北商谈临时性反卖电问题,或转卖到华北、华中、华东甚至南方电网。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部署2014年电力迎峰度夏工作时,也强调通过市场化的办法,引导资源优化配置,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化解运行中的矛盾。重点研究建立同一地区不同类型电源之间、同一流域上下游水电站之间、不同地区电力送受双方之间,以及发电权、用电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调节机制。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