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刚:转型升级 不要把传统产业轻易丢掉

字号:

2014-07-08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马志刚

  最近,有专家提出,“如今很多人一谈传统产业就把它作为劣质产业,这是十分错误的。传统产业丢不得,传统产业升级的步子更慢不得”。

  这一观点值得重视。

  近些年,各地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了很大功夫,大量优惠政策在向这方面倾斜。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对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花多大精力都不为过。但要注意到,一些地方有把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对立起来的倾向,存在“新兴产业就是先进、传统产业就是落后”的认识误区,以为有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可以忽视传统产业,甚至在实践中将打造“经济升级版”等同于破“旧”立“新”,对传统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重视不够,对其转型升级的支持不够。

  这种态度要不得!传统产业规模大,其企业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九成左右,职工人数也占全国工业的大头,而且还是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名副其实的“当家产业”。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无论是扩大就业还是改善人民生活,都不能没有传统产业。即使实现了现代化,像我们这样生产力水平多层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人口大国,也不能把传统产业丢了。这两年,全国上下都在化解过剩产能。但要清楚,化解的目的,不是削弱或者不要传统产业,而是要使传统产业更精、更强。近来,有些地方将一般制造业列入产业负面清单,但这与其特殊区位和功能定位有关,决不能成为大多数地区模仿的“样本”。从发达国家看,尽管传统产业囊括的领域与我国不尽相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传统产业依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当下的现实选择,也是走向现代化强国必须下好的一步“棋”。特别是前沿技术的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展示了光明前景。比如,在能源方面,我国是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另一方面也要在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提高能效、降低能耗方面大力开展新技术研发,这方面潜力很大,也是当前的迫切需要。再比如,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制造”中不少都属于传统产业范畴,总体上还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据测算,我国制造业增值率仅为21.4%,低于发达国家的35%,每年的间接质量损失超过1万亿元。依靠科技实现制造业水平向中高端迈进,我国经济将是另一番景象。

  其实,“传统”和“新兴”是相对而言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在于怎么看、怎么办。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时期,正踩在通往更高发展阶段的“门槛”上,尤其要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提升并举,重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没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稳增长以及打造“经济升级版”都将是一句空话。对过剩产能行业,在利用市场机制和必要行政手段淘汰的同时,也要着力研究如何开辟新的门路,把高消耗的变成低消耗的,把落后的变成先进的,把高污染的变成低污染、无污染的。

  (经济日报记者 马志刚)

延伸阅读
13.7K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