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峰生产应融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盘子
——访国务院原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
国务院原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认为,错峰生产应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组成部分。要将错峰生产落到实处,目前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从大量、细致的计算开始。凡是错峰省区的水泥工业、所涉及水泥企业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真实稳妥的计算。
比如,四省区水泥工业究竟有多少产能,每个区域的产能分布情况和数字对比。每个省区有多少家水泥企业,其中,有多少大集团企业,国有企业和地方中小企业的分布情况,大集团企业旗下的分公司有多少家,不同层面的企业生产能力是什么状况,不同层面企业的员工数量和人员构成状况,员工待遇等,都要分门别类地建立数据库。
“错峰生产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实施群体也是企业,所以,一定要翔实清晰地掌握企业的情况,所有规划与实施方式都应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和筹划。”石定寰认为,统计计算工作做好之后,则要通过政府、协会、企业等各方合力,制定扎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石定寰建议,应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区域特征和产业布局、采暖季的长短、水泥产能的实际情况等,拿出几套不同的方案进行论证和研究,征求各区域企业意见,最终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方案。“在此期间,应该多考虑企业的需求,征求企业的意见,听听他们还需要政府给予哪些政策上的补助与支持。”
石定寰强调,错峰生产不能取代或减轻淘汰落后的力度,一定要两手同时抓,并且严格抓到位。“计算就是为了了解每个水泥企业的基本情况。例如,企业是否达到了排放标准,清洁生产的程度是否符合国家要求,这些基本数据都要掌握。如果一个企业连最基本的标准和要求都达不到,就不能被列入错峰生产的行列。”
“错峰生产不应该独立存在,它是区域大布局中的一个环节、一项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大盘子中的组成部分。”石定寰表示,错峰省区的地方政府和企业,首先要按照各自区域的合理规划进行布局,同时,也要密切合作与协商,提高这项举措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