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自可以直立行走之时,就有移动工具的发明:轮子。这是交通0.1版本,一个底层框架。几百年后,马车拉着两轮的农用车出现,这是一个MVP(Minimal Viable Product),堪称0.1.2。直到蒸汽动力的问世,人类进入了交通1.0时代,这时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工具出现,因为人力被取代,交通逐步自动化。
接下来,内燃机开启了2.0时代。这一时代,目前已经持续了100多年。虽然电力驱动的机动车,甚至比内燃机还要较早被发明,但电动汽车(EV)这一概念,也只不过是20多年前才被真正认知。那是第一波电动汽车浪潮,虽然很快没有了下文。
如今,随着全球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成本的降低、续航里程的突破,以及各个国家对电动汽车的政策倾斜,又一波电动热潮很快被制造出来。但它并不意味着3.0时代的到来,因为在3.0时代,电力驱动只是一个铺垫。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锚点,是移动工具的智能化。
我们就来盘点并畅想一下,基于目前移动交通各个领域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未来十年后(2025---)的汽车领域会发生怎样的变革:
作为除自行车之外保有量最高的移动工具,汽车无疑是第一个被代码所吞噬的交通方式。在十年后,汽车将会是如下所述:
一、电动化
如上文所讲,零部件成本的降低、锂电池的技术突破、政策的倾斜,助力了第二波电动浪潮的出现。Tesla Motors其实是个极特殊的案例,它是美国能源部以及美国的环保政策一手扶持起来的,不具备代表性。真正具备代表性的,是一些低速电动车的问世,他们是完全由市场催生的。
低速电动车在法规层面不属于“汽车”,但作为移动工具它们就是电动汽车。在十年前,你还看不到这样的发明;但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都浮现着它们的身影——尽管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严重落后于其他各国。
电动化这方面,除了Tesla Motors、Coda、Fisker(后两者破产)等电动创业公司的出现,还有传统汽车企业的发力。比较有代表性的车型有:丰田的Prius、通用的雪佛兰Volt、福特的Focus Electric、日产的Leaf、现代的ix35 Fuel Cell、奔驰的B级Electric Drive、奥迪的A3 e-tron,以及宝马的i系列。
上述车型,既包括纯电动汽车,也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同时还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注意,虽然氢燃料电池在技术原理上有别于其他车辆,但两者都是靠电力直接驱动,所以都是电动化的表现。
其实,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足以说明电动化的趋势,那就是超跑。保时捷918 Spyder、法拉利LaFerarri、迈凯伦P1,这些售价过千万人民币的超级跑车,才是电动化浪潮的代表。因为超跑往往代表了最先进的设计理念以及技术实力。
二、智能化
这是从软件层面来讲。其实,汽车智能化的脚步一直未停歇,并不是最近Tesla的出现才带来了智能化。只不过,此前汽车的智能化局限于各个零部件的工作效率上,而整体的用户体验依然进展缓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变速箱的发展就是汽车零部件中智能化的代表——从手动变速箱到自动变速箱。此外,自动变速箱换挡逻辑的进步,也是智能化的体现:车辆可以判断你是否需要加档、减档,这难道不是智能化吗?
一辆汽车一共有超过300多个ECU(电子控制单元),高度电子化的车辆其内部总线长度达到几百、几千公里;确保一辆汽车正常行驶所需要的代码行数有大几百万行,比波音飞机的还要多;车道偏离预警、防撞预警、主动安全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这些已经是半个自动驾驶了。其实,你身边的汽车已经高度智能化了。接下来,可能就是“科幻电影”化。
在未来十年,汽车的智能化将会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1) 智能安全。智能安全最典型的代表是沃尔沃,该品牌车型全系标配了City Safety主动安全系统,可以自动刹停。作为交通工具,除了满足位移需求外,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舒适性次之)。所以,未来的“智能汽车”,一定会有相当数量的代码是用来实现智能安全的。
2) 自动驾驶。注意,不是无人驾驶,因为无人驾驶指的是车辆上无人操作。自动驾驶离我们更近,它实际上是一个辅助功能;而且在未来的汽车中也只能是辅助。
3) 人机互动。未来,车窗的升降甚至不需要按按钮,只需要一个手势或一个语音指令即可。这种高度智能化的互动,依赖于车内硬件系统与软件算法的高度智能化。
以上猜测,均基于当前已有的技术或概念。
三、联网化
这一点区别于智能化。智能化是本地的,它不一定包含联网化。真正的联网化,有一个关键概念:V2X。这个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V2V,即车辆间的通讯,也即所谓的汽车物联网(与车联网或造成混淆),在这个概念中每辆汽车作为一个主机构成了一个物联网,并对接到了整个互联网中;二是V2I,即车辆与基础设施的通讯,这层意思很简单,即一辆车与道路两侧某个通讯设备的信息交互,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收费站。
你会问,像Tesla这样,车载系统可以跟远程主机通讯,可以OTA更新,可以连网的算是吗?不是。这是一台汽车具备的基本娱乐信息系统功能。只不过Tesla的屏幕比较大而已。宝马的iDrive、奔驰COMMAND、奥迪的MMI、丰田的G-book、沃尔沃的Sensus、现代的Bluelink、克莱斯勒的UConnect、福特的SYNC、通用的MyLink,数不胜数——但他们的体验不如Tesla好,仅此而已。
所以,在联网化这个词中。真正的联网,不是连网,而是以V2X为核心的车车互联、车路互联技术。它的想象空间很大,除了过收费站不用停车外(注意不是ETC)外,还可以避免车辆间的碰撞,因为两台车的传感器可以自动识别对方的存在并计算好各自的行驶轨迹避免交集。
以上是对大交通变革中,汽车领域在未来十年的预测。这种预测,或者说是畅想,都基于当前已经存在的技术或概念性技术,并推断其在未来十年的时间长度中,会得到商业化或进一步的实用化。
(本系列文章首发百度百家。后续还会有大交通变革之公共交通、个人行动工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