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评论文章指出,对于刚需一词真的需要重新审视,房地产已经不再单纯是房地产问题,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值得思考。
自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国家对房地产的态度发生了重要变化,基本上不再行政干预房地产,也很少提及房地产。不过以经济手段对房地产的刺激却是从来没有停过。
根据安家新媒体统计,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降息降准的节奏显著加快。10月23日,央行再次宣布降息降准,分别下调了0.2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这已是自去年以来的第6次降息、降准,单单是今年年内就有5次之多。
如果说降准降息不是直接针对房地产,那么,9月30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文明确“不限购城市首套房商贷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至25%”则是直接对刚需购房者的最实惠的刺激。
另外,二胎全面放开的政策更是对刚需和改善人群进行了较长远的刺激,尽管不一定是刺激房地产的初衷,但着实让开发商借此机会大炒了一番。
这还不够,在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加快户籍改革以带动住房消费,此举将“办户口”视作拯救楼市大招的意图不言而喻。
然而市场的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经济持续低迷,这与多年来经济发展过多依赖房地产投资有关。所以,房地产被普遍当作刺激经济的突破口。安家新媒体根据现在的市场情况判断,甚至将来还会有进一步降准降息政策出台。
如此密集的大刺激简直成了“炫迈”,根本就停不下来。但事实并没有大家期待的那样,房地产并没有因为多重刺激表现出绝佳市场成绩。
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而在11日的国务院会议上,国家总理李克强表示,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家电等消费。
11月10日至11日,中央财办主任、调研组组长刘鹤表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库存究竟有多大?让中央高层2天内3提房地产,这意味着什么?国家提到的高库存让不同的人理解起来预测的观点却有天壤之别。
有人认为国家提高库存,意味着房地产还会当作支柱。也有人认为,国家提及高库存,意味着房地产风险之大。
谁对谁错,说真的,没有谁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大都是根据自己的立场来判断。
但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国家是真的有点急了,但是这种急不是说让房地产继续高走,也不是说房地产不行了。而是房地产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完善和成熟,行政调控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未来调控将以财税制度平衡市场。
其实,多重刺激对房地产肯定有利好作用,但治标不治本。观察发现,所有的这些刺激大都针对的是刚需或改善型购房者,而试问一下,这些人究竟还有多少空间可挖?
首先,在房价畸高的背景下,该不该“啃老”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它是一个由畸高房价衍生出来的泡沫话题,刚需更是一个伪命题。
所谓的强大的购房需求的确能刺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可这种繁荣真能永远持续吗?房地产谁敢说没有问题?有问题就需要救治,没有人非让它死。而所谓的刚需还能成其为刚需吗?
高房价不仅在改变或者扭曲普通市民的心理,而且它正发挥着自己的传导作用,往社会的内里渗透,甚至改变了社会精英的心理,这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
多少高官因房子落马?多少普通百姓因房子闹上法庭?多少婚姻和爱情因房子而崩溃?
这些都是因为人们因高房价而把自己的价值观扭曲跑偏造成的。而这种种现象也将会传递给下一代青少年,让他们从小接受这种畸形的价值观。
高房价让部分承受力强的百姓获得了精神物质双重财富,但是大多数房奴在精神压力下心理素质更加变得脆弱不堪。
所以,对于刚需一词真的需要重新审视,房地产已经不再单纯是房地产问题,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住房、医疗、教育,不能光用经济学来分析,也不能简单用经济手段来调节,而要站在民生的角度来分析,这也是个严正的政治问题!
普京曾经说过:“一个把老百姓的居住权、健康权和受教育权拿来拉动经济的政府一定是个没有良心的政府。”
虽然普京的话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充分说明刚需不是万能的,更不能拿刚需要挟或绑架整个社会。
该买的已经买了,买不起的照样买不起,不管房价降与不降,农民进城算刚需?人家6成不想进城,就因为房价太高。孩子多了?那你要等多少年?真的不知道刚需还有多少油水可榨,不知道刚需还能挺多久。
(原载商业见地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或观点。转载文章,仅供信息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