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通缩阴影笼罩 新能源汽车成最大亮点

字号:

2015-12-04来源:和讯论坛作者:邹艺湘

  关于雾霾,就不用解释了,相信每个人有自己的切身体会。

  “通缩”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PPI、CPI、GDP平减物价指数、M2等等,都可以用来解读通缩,但都不是完整的解读。我宁愿采用管仲的“轻重理论”,把资产划分成“货币”与“非货币”两种,前者包括所有的金融资产如现金、存款、债券、股票等等;后者包括所有可交易的非金融资产如食品、机械、计算机、汽车、房屋等等,既包括当年生产的商品和服务(GDP),也包括二手市场的(存量)。

  用“非货币资产”的价格整体下降来解读“通缩”的话,中国早已处于通缩状态,因为除了少数城市的房价和少数几种食品价格之外,所有的物价都是下降的。

  通缩并不意味着经济一定衰退,虽然两者经常形影不离,最典型的当然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所以安倍的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就是解决通缩问题,为此不惜增加消费税抬升物价。先不评价日本的经济政策,就中国经济而言,虽然已处于通缩当中,但离衰退还很遥远,通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让个人债务恶化,而个人债务的恶化会使得他们勒紧裤带还债,从而导致总需求进一步下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是有关通缩最经典的解读,也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也是美国量化宽松的来源。但是中国的家庭负债率很低,所以通缩并不会带来家庭支出的减少,反而有可能因为物价下降而增加支出(捡便宜),事实上,中国的家庭消费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而下降。

  第二是让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恶化,这是事实。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增速下降,这是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地方政府的负债绝大部分投资于实物资产,主要是铁公基,其中的许多资产带有垄断性,只要解决了短期现金流问题,长期的盈利能力非常可观,并没有资不抵债的问题。因此,地方债务置换(Refinance),用长期的低利率资金置换短期的高利率资金,是对症下药,并不是“彭氏骗局”。 地方债问题会让经济增速下降,但是不会由此引发“金融危机”。

  第三是让企业债务恶化,这是货真价实的,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通缩首先会让企业的存货投资亏损,不论是房地产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都是如此。其次,通缩会让企业的营业收入下降,而成本方面却由于工资利息折旧的刚性难以同步下降,所以企业利润会普遍下降。第三,当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时,融资的成本反而会上升,因为银行需要风险溢价作为补偿。

  这就是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家庭消费增速并没下降,地方政府并无债务危机但会减少投资支出,企业则普遍面临利润下降+债务恶化的恶性循环。企业为了不让现金流断裂,会争相降价以求自保,靠吃折旧费维持生存(产品售价=流动成本)。这种局面对于固定资产雄厚的企业可以维持很多年,因为中国的银行业普遍需要固定资产做担保,所以许多企业虽然账面亏损但银行仍能收到利息,银行的坏账最先表现出来的是缺少固定资产的批发零售业。

  上面说的事实大家都看到了,没有什么好争论的,需要探讨的是,那又怎么办呢?

  雾霾+通缩阴影笼罩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唯一亮点!

  理论上来说,可以靠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新经济”来弥补房地产钢铁汽车水泥玻璃电解铝批发零售等“旧经济”的下滑。然而,现实中有什么新产业可以取代旧产业呢,让所有实体店都倒闭13亿人都通过淘宝网来买东西中国经济就转型升级了吗?我怎么觉得这会让通缩+雾霾进一步恶化,而淘宝的利润增长国人却享受不到,因为淘宝根本就不在A股上市,结果看起来似乎更像利益转移(到国外)。互联网+本身是好事情,有利于提升经济体系尤其是商业环节的效率,但是在一个通缩的环境中,很可能未见其利,先见其害。

  理论上说,可以通过发展资本市场为“旧经济”企业解决债务问题,也可以为“新经济”提供风险资本,但是资本市场要求的回报比银行要高得多,利润不断下降的“旧经济”企业和亏损不断扩大的“新经济”企业怎么能够在资本市场大量融资呢?答案就是“炒重组”+“炒概念”,结果就变成了炒“飞天猪”。可是“猪”怎么可以长期在天上飞?当飞天猪掉下来,不止自己会摔坏,还会砸坏左邻右舍,于是就有了“救市”。而负责救市的人,掌握着没有成本的国家资源和没有制约的权利,于是就有了XXX、YYY、ZZZ被抓的问题。

  有一部分有实力的“旧经济”企业,比如一汽、二汽、北汽、上海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万向集团,是可以在资本市场大量集资去发展“新经济”的 ,因为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轻而易举就可容纳几千亿上万亿的投资,既能稳增长,又能调结构,还能惠民生,是“五大发展理念”最好的诠释。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每年有几千亿投入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领域,并且是来自企业的投资,并且是来自资本市场集资,这好比雪中送碳,求之不得的事,肯定有助于缓解雾霾+通缩的困境。

  如果“十三五”期间有几万亿投入到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领域,中国很有可能真的就崛起了。中国汽车业年产值超过5万亿人民币,美国汽车业年产值超过7万亿人民币,全世界汽车业年产值超过20万亿人民币,这还不算前端零部件和后续服务及能源消费。汽车业是现代工业的核心,也是中国和全世界最大的产业,美国崛起的转折点是福特汽车,日本崛起的核心是丰田汽车,德国的经济支柱是奔驰宝马大众。一旦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崛起,国内外都会感受到中国崛起的力量,世界经济版图将会因此而改写。

  不过,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更需要关注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转型计划毕竟不是现实,要变成现实还必须投入时间和金钱,还需要有适当的团队和必要的运气。企业如果不投资研发,就没有后劲,早晚会被淘汰;企业如果大量投资研发,短期的亏损一定会扩大,但长期的收益并没有保障。谁能保证投资一定会有回报? 谁能保证研发一定会有成果?所以,“创新”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投资一定不行,投资也未必行。所以,投资计划不是越大越好,光伏的飞天猪会跌下来,互联网的飞天猪会跌下来,电动车的飞天猪同样会跌下来。(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好在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政策保持了系统性和持续性,并且根据市场的变化逐步加以完善,财政补贴逐年降低也是按计划进行,既合情也合理,公开透明,这就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企业投资新能源汽车短期内一定是亏损的,并且投得越多亏得越多(特斯拉到现在还是亏损的),政府提供的补贴,可以让企业降低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加快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总体而言,雾霾+通缩阴影笼罩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是最大亮点,我认为是唯一亮点,因为其它亮点还没看到!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转载传递信息,仅供参考。)

延伸阅读
13.7K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