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内对如何看待投资有些争论,焦点集中在政府稳增长、扩大总需求的措施到底是该以消费为主,还是应该侧重投资。有一种观点把过去的增长方式称作是“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认为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也有人把当前的经济困难归结为2008年的4万亿元投资,认为投资是不可行的。这两种观点汇总起来,就是说中国应该改变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改为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
消费是我们经济发展的目标,但要使消费实现持续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群体收入就要不断增长。但收入怎样才能不断增长呢?如果说我们为了刺激消费,用了国民收入分配的方式,或是用减税的方式,但那些都只是一次性的,不能持续提高居民收入。要实现收入持续增长,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或者是降低交易费用,这两者都是需要投资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扩张需求的措施中还是要以投资为主。当然,这个投资是必须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或者是能降低交易费用的投资。
有相当长的时间,有人一提到投资就等同于过剩产能,这样讲有些绝对化。如果投资是“补短板”的投资,是不会增加过剩产能的。2014年,我国在制造业方面的进口就有1.3万亿元,进口的都是我国不能生产,附加价值比较高,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如果在产业升级、技术方面加强投资“补短板”,这样的投资不会造成产能过剩,而且在国内形成有效的生产能力以后,还可以增加出口。另外,近些年我国居民大量到国外旅游购物消费,购买的也是国内不能生产、质量更好的产品。在这些领域进行有效投资,也不会造成国内产能过剩,反而会减少到国外购物的行为。基础设施也是一样的,如果将投资用于城镇化建设,由此带来人口的集中,规模经济扩大,那就可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所以说,只要投资是用来“补短板”、提高劳动生产率、满足国内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或者是降低交易费用、补足基础设施瓶颈的,这种投资就不会造成产能过剩。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根据作者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第50期“朗润格政论坛”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