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中国房地产可能也会像日本一样崩溃

字号:

2016-03-17来源:财经网作者:叶檀

  在3月15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在回答中国楼市会不会像当时的日本一样崩盘时强调不能相提并论。

  第一,时代不同。日本发生的事情是在20年、30年以前的事情,背景、政治、经济条件和今天都大不一样,甚至是完全不一样了。第二,国情不同。中国和日本的城镇化水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宏观调控的措施也不同。

  当前提与土壤一样时,同样的事情可能会发生。

  日本房地产崩溃的本质是,投资品市场崩溃,房地产作为表现最明显的投资品市场,崩溃得最为惨烈。美国房地产市场同样如此,当美国的房贷作为基础资产品打包成为金融产品卖向全球,低劣的基础资产质量一定会让相关的金融产品崩溃,问题只有一个,何时?

  日本房地产崩溃的前提有三个,一是城镇化、工业化基本完成,房地产缺乏真实的消费者与接盘者,在城市大量购入房地产的人大多是为了投资所用。

  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显示,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日本的城镇化进程基本结束,但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整体趋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带动房地产经历第二周期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人口老龄化危机。也就是说,从二战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场协议左右,日本的房地产涨势是有真实的经济与人均财富增长作支撑的,从1975年到1985年,日本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而到了80年代后期,日本老龄化等日趋严重,城镇化阶段已经过去,房价上升缺乏真实的财富与人口作支撑。

  第二,80年代以后日本中期房地产又一波上涨,是金融强刺激的结果,这就决定了房地产崩溃的命运。

  80年代后,日本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1985年,日本城市化率高达76.7%,基本接近尾声。由于签订“广场协议”为其他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扛住经济下行压力,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出口金额同比开始出现负值,整体经济自1986年起进入下行通道。

  日本政府非常紧张,开始印钞降息。1987到1990年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连续4年超过两位数。1986年1月,日本央行贴现率降至4.5%,连续5次降息,贴现率降至战后最低点2.5%。银行基准利率维持了27个月的2.5%超低水平。1987年,日本全国总用地地价的平均上涨率为85.7%,住宅用地为102.5%,商业用地为59.5%。日本买下美国、不可战胜等等神话出炉。

  第三,发现房地产泡沫后,日本央行迅速收紧货币政策,他们希望房地产泡沫平稳落地,实际上结结实实地落在了缺乏营养的坚硬火星地表上。

  1989年,经济稳定通胀上升,日本央行将贴现率提高到4.25%。“海湾危机”爆发后,为了防止石油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日本央行将官方贴现率和基准利率均提高到6%。货币供应量与房贷增速同步下降。1990年末,房地产价格回落。

  当时的日本央行与中国证监会一样,不明白杠杆威力,并且对日本经济数据充满盲目的自信,认为经济数据大有起色,只要加息挤破泡沫就能软着陆。

  与日本相比,中国似乎在各项指标方面都大不相同。

  中国城镇化远未完成,是否可以得出结论,中国不存在房地产泡沫?未必。虽然中国人口城镇化远未完成,但中国的贫富差距巨大,现代工业化也远未完成,也就是说,房地产压力将在人口城镇化率50%左右就会显现。从199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化以来,房地产每轮周期都与政策与投资者相关,在中国一部分先富起来的群体中,房地产是主要投资品种。

  与日本不同的是,有前车覆辙在,中国政府绝不会轻易地放大泡沫,或者轻易挤破泡沫。这两年房地产虽然复苏,政府强调的是去库存,对投机非常警惕。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政府开始强调稳健。我们在现阶段不可能看到日本央行那样的货币在动作。

  总而言之,货币也好、投资品市场也好,会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波动,政府不希望看到大起大落。中国有形的手比日本有形的手硬得多。但如果实体经济失速不可控,如果房地产杠杆失控,中国也会出现房地产危机。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