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中国应向以色列和美国学习创新经验

字号:

2016-07-15来源:和讯网

  和讯网消息 7月9日,2016联想之星WILL大会在北京举办。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应邀发言,题目是“一个经济学人眼里的未来”。周其仁指出,已知的最好答案是“不确定”,中国人正在对未来严阵以待,我们应该学习以色列和美国的创新经验,百无禁忌想、脚踏实地干。

  已知的最好答案是“不确定”

  周其仁指出,他知道关于未来最好的理论答案,是“不确定性”,那是奈特教授在1921年著作里提出来的。何谓“不确定性”?就是经验概率也推不出来将来一定会是个什么样,不妨译成“莫测”。按奈特的原意,不确定性比“风险”来得严重,本质上不可测,用保险机制也对付不了。不确定世界怎么应对?经济学得出了一些今天看来还站得住脚的结论,那就是离不开一套制度——法治、市场、财产权、合约、特别是股权合约。为什么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理论上追到底,就是未来不确定。

  彼得·蒂尔在他的著作《从0到1》中,把“现在的中国”列为“明确悲观”之代表。他的根据是“老一辈中国人孩童时都经历过饥荒,由此展望未来时,总会考虑到天灾。中国公众也知道‘冬天’来临。局外人着迷于中国内部的巨大财富,但他们没有注意到,富有的中国人正努力把自己的财产转移出国,贫穷一些的则能省就省,以求储备充足。中国各阶层人士都对未来严阵以待”。

  以色列和美国的创新经验

  以色列法定面积比北京市还小(实际控制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略大于北京),自然资源极为匮乏,60%的国土为沙漠,可耕地仅60万亩,大约一半地方的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南部地区甚至不足每年30毫米。但现在的以色列却是“欧洲菜果厨房”,每个以色列农民可供养的人口2014年为400人,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产品(000061,股吧)大量出口,滴灌技术和设施农业称雄全球,连淡水和海水淡化技术也出口。更了不得的,是总人口800万,却拥有7000多家科技创业公司,是除美国、中国之外,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最多的国家。

  凭什么?就凭人。特别是凭人掌握的知识,凭把知识转成技术和产品的卓越能力。哪来这套本事的?源头还是教育。以色列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有质疑、提问、创新的精神。

  一家中国创投公司的创始人王煜全把美国创新概括为“美国积木式创新”,所谓积木式创新,要点是打通科学象牙塔里的“想法(idea)”与产品、市场、产业之间的经脉。斯坦福大学的校训“让自由之风劲吹”以及MIT的校训“动脑又动手”闻名遐迩,美国最好大学的思想能量,早就越出本来也不设围墙的校区,与市场和产业精锐部队,打成一片。

  让务实的明确乐观抬头

  按现存技术,以10亿人口计数的中国,要想都过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资源和环境都支持不了。早有这么一说:全世界都要过上欧洲人的生活,需要三个地球;要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需要五个地球。可是,哪里有三五个地球?结论是不可能,这才是中国人“明确悲观”的真正由来。

  照搬、仿制支持现有发达生活的技术,几亿人或许行,十几亿人、几十亿人断然不成。环境已经发出了警告。继续向前现代化,要承认现存技术再先进也还不够先进。欲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现代化需求,研发不能停、创新不能止。

  周其仁为中国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发达经济体的前沿创新值得关注,中国人大可从中淘宝。二是想法比资源重要,因为每个时代的可用资源皆由想法决定。三是敢想敢做极有意义,而相信未来更好,是敢想敢干的前提。四是创新创业人群要主动对冲弥漫周遭的各种焦虑——增长焦虑、转型焦虑、教育文化焦虑、还有讲不明白的焦虑。要让务实的明确乐观在中国抬头,先从创新创业的人群里开始吧。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