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财经
冯飞就《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字号:

2016-08-11来源:工信部网站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质检总局、银监会、证监会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6〕24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冯飞就《指导意见》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请问在当前形势下出台《指导意见》有什么考虑?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工作,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面向全国推广邯钢经验、海尔经验等,推动很多企业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转变,对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我国企业管理总体水平不高,管理创新能力弱,与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导致我国企业资源消耗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经营环境和市场压力,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同时,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发展和应用,对企业传统经营管理理念、生产方式、组织形式、营销服务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潜力。

  在这种形势下,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既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从近期看,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有利于企业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技术创新,提升质量和服务水平,创新发展空间,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的重要措施。从长远看,企业创新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仅关系到单个企业的兴衰成败,更是体现产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国际一流的管理水平,就不可能造就世界一流的经济和企业。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二、请问在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过程中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指导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和举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示范引领和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强管理,内部挖潜、降本增效、开源节流、苦练内功,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实现管理增效和创新增效,提升发展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

  《指导意见》提出了四条基本原则:一是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管理、提质增效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府主要是加强服务和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环境,降低社会总成本,引导企业提质增效。二是示范引领、加强推广。坚持典型引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各领域,培育、发现和总结企业在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树立活典型、硬标杆,推广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三是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不搞“一刀切”。企业应根据所处行业、环境及影响提质增效的各种因素,选准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的主要路径和好的做法,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四是夯实基础、注重创新。坚持“开源”与“节流”一起抓,既要引导企业在控制成本上做文章,更要引导企业深入推进管理、产品、组织、业态及模式创新,拓宽效益提升新空间,谋求新发展。

  三、《指导意见》提出了十条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主要路径,请问主要路径的归纳和总结主要出于哪些考虑?

  答: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在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方面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我们依托近几年会同中国企业联合会开展的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推广活动,选出一批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成功做法,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归纳和提炼,形成了十个方面的主要路径,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制约提质增效的短板和瓶颈问题,选择有针对性的主要路径进行突破,引导企业眼睛向内挖掘潜力、提质增效。

  在主要路径选择上,有两点考虑:一是既注重节流更注重开源,既注重降本更注重增效。在节流、降本方面,立足当前,引导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等方面做文章;在开源、增效方面,着眼长远,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方式,拓宽效益提升新空间。二是注重突出重点,强调新形势下的管理创新;尽量具体,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目的是指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针对短板和瓶颈问题,选择借鉴若干有效做法进行突破,主要体现示范引领作用,选择权和决策权在企业。

  四、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十个方面的主要路径。

  答:《指导意见》总结归纳了十个方面的主要路径,即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强化资源能源集约管理、重视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加强质量品牌管理、创新内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推动创业创新、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推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注重战略管理、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我理解,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加强内部挖潜,实现降本增效。近年来,我国企业融资、物流、人工等成本高企,税费负担较重,企业成本持续上升,企业应更加重视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一是加强内部成本管控。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实施全方位的成本管控。二是强化资源能源集约管理。树立集约利用资源能源创造效益的理念,推进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三是重视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加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提高集团管控能力,积极稳妥开展兼并重组,加强供应链管理。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品牌价值。

  第二类是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拓宽效益提升新空间。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在“节流”的同时,也应重视“开源”,不断创造新的发展空间。一是推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推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互联网营销渠道,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二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有针对性地发展研发设计等上游技术服务,生产装备租赁、产能出租等中游生产服务,网络精准营销等下游市场服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等延伸性服务,以及总集成、总承包等整合服务。三是加快推动创业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搭建创业创新的开放式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和运行创新管理体系,集众力、汇众智,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发展局面。四是创新内部市场化经营机制。探索引入内部市场化经营机制,传导市场压力,激发内在活力和创造力。

  第三类是提升战略应变和风险管控能力,为提质增效提供有效保障。保持正确的战略方向,确保企业生产经营不出现大的风险和波动,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提高效益的根本保障。一是注重战略管理,及时跟踪内外部环境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条件下跨界融合加速、买方力量崛起、创新速度加快、共享协作经济兴起,传统的企业竞争优势被削弱等重大变化,提高战略柔性和适应性,加快推动战略转型。二是加强全面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企业战略、财务、市场、运营、法律等各方面风险,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健全重大投资决策责任制度,加强诚信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防范企业形象危机,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五、企业是践行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的主体,请问在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工作中,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企业是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主体,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首先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单靠企业自身还不够,政府作为环境创造者,需要积极发挥作用,加强引导,提供服务,为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创造良好的环境。

  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示范推广。组织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总结推广活动,培育和发现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定期选择一批示范成果,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推广。二是开展对标行动。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和地方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对标专项行动,优选一批国内外领先的同行业企业作为标杆,引导企业对照标杆查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不断加以改进,向标杆企业看齐。三是强化服务指导。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开展总结示范推广、交流培训、“向企业送管理”等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公共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创新管理、提质增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发展高水平管理咨询服务。积极培育和发展管理咨询服务业,加大政府购买咨询服务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购买管理咨询服务的支持力度,引导管理咨询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五是营造良好环境。严格公平执法,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融资、税费、物流、用工等外部成本。

  六、《指导意见》印发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贯彻落实,相关部门将如何组织实施?

  答:《指导意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质检总局、银监会、证监会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各部门将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做好组织指导和协调服务,落实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指导各地相关单位细化落实并实施有关政策,共同贯彻落实好《指导意见》。

  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指导意见》印发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搞好文件的宣传解读工作,与相关媒体加强合作,组织开展政策解读。二是会同相关部门落实职责分工,指导地方、相关行业协会,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切实把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三是抓好重点任务的贯彻落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好示范推广、对标行动、服务指导等工作任务。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