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亏为盈 一重二重转型初现曙光

字号:

2017-02-14来源:中国工业报作者:郭宇

  记者 郭宇

    2017年重型机械行业迎来一个好消息,一直处于多年亏损状态的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2016年,中国二重实现营业收入78.12亿元,利润总额5.25亿元,对于经历了亏损,退市多年艰难的二重不但摘掉了困难户的帽子,而且已经初步恢复了造血功能,逐步向良性轨道发展。

  多途径求生存

  二重是中国证券市场上首家采取主动退市的国有大型企业,在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需求量锐减的时期,这家企业所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大,前景也一再被业界所质疑。2011年以来,中国二重连续出现巨额亏损。至2014年底,中国二重资产负债率高达134%,已资不抵债。带息负债超过162亿元,60多亿元银行债务逾期。

  面对如此大的债务,又没有新的有力产品推向市场,这样的沉重包袱如何实现扭亏为盈?自2013年二重重组至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后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首先是化解债务危机,经过与近20家债权银行磋商,最终达成“以股抵债+现金偿还+保留债务”的综合受偿方案。通过债务重整,中国二重资产负债率降至90%左右,有效化解了债务风险。

  从国机集团的对外公布的方案中可以看到,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制定了以“内科手术”与“外科手术”并举的扭亏脱困总体实施方案,主动退市、分流人员、盘活资产、革新机制、创新驱动等措施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狠抓产品质量、全力降本增效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多项重要指标回暖。

  采购降低成本效果显著,2016年前11月,中国二重废品损失率由2015年的1.26%降至0.148%,合同完成率由2015年的50%提高到93.43%,采购成本同比下降0.98亿元,产品边际利润水平由过去的负值提升至18.43%,有力助推扭亏脱困目标如期实现。与此同时,大订单的到来开始给企业新的动力。中国二重与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去年年底签订金额近6亿元供货合同,是中国二重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石化项目订单,意味着中国二重改革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重型容器装备、高效火力发电装备部件等研制上,中国二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二重搭乘上国机这艘巨轮,就是成为了国机这个工业制造大集团的产业链条中的一员。国机集团整合集团优势资源,以二重重装为平台,打造具有重大装备实力水平、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端重型装备板块,推动重型装备制造向高端迈进。

  经过了重组、退市、求生存的二重,走到今天已经证明了这条路是正确的。

  终究得听市场的

  与二重有着类似历史背景,类似主营产品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在去年重复着二重曾经的痛苦。

  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一重,于2008年设立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2010年2月实现整体上市。受限于重型装备制造业本身以及上下游产能等问题,中国一重一直深受困扰,上市后的五年时间,订单下滑、价格优势连续下调等因素牵制了企业自身发展。虽然2016年发力,但全年新增81.2亿元的订单,并没有让企业走出“泥潭”。

  根据中国一重公开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实现销售收入6.05亿元,新签订货合同23.92亿元,销售回款8.27亿元,实现利润478.14万元。“开门红”,多少给企业带来一些安慰。对于重型机械产能周期长,回款困难的情况,快速回款是企业资金良性发展的要素。新签合同的数字给一重2017年的成绩以更多期待。

  2008年以前重型机械行业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增长,但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钢铁、煤炭等市场需求开始下滑,曾一路高歌猛进的重机企业对待日渐寒冷的市场措手不及,全行业有近十年的时间都处于求发展,谋生存的艰难转型时期。经过了十年的市场历练,曾经靠国家吃饭的国有企业终于勇敢地走向了市场经济,靠研发、靠产品、靠自己。企业领军人对市场需求的预判也更加冷静与客观。

  从今年国家政策中不难看出,去产能是工业发展的大方向,重型机械作为机械的母机行业更需要把握这一大趋势。去年初,国务院印发的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文件中提出,计划从2016年开始,用五年时间(到2020年为止)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并用3~5年时间(即2018年底~2020年底),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这意味着重型机械行业后十年的发展还必须得紧跟市场需求走。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