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财经
传统的操盘手法和低成本违规的“博弈”

字号:

2017-03-12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陈红霞

本报记者 陈红霞 武汉报道

随着监管层的介入,武昌鱼的股权之争基本告一段落。然而,武昌鱼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无论是哪个方面,都在等着证监局的一纸调查文书。

从如今已经公开的信息来梳理,明面上的控股权之争,或许只是一个盖头,市场上猜测度更高的,反而是一场股价拉抬打压之类的“资本游戏”,目前,我们虽然不能给其如此定义,但如果真如猜测所言,这其中的手法并不新鲜。

一位直面过武汉联富达的人士曾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总结,最初设立多个账户,有的账户只买不卖,有的账户有买有卖,在时差和价差之间游弋,高位站岗的中小散户成为“接盘侠”,沦为这场游戏的牺牲品。

这场游戏的后遗症并不止于此。

对于武昌鱼大股东北京华普来说,谋求出售武昌鱼控股权已不是第一次,但“时运不佳”,多次的重组都未能如愿,而其自身早已将其所持有的武昌鱼的股权质押,质押股权虽然是企业运营中一种常见的融资手法,但如果企业具有足够的实力,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尽可能少的选择这一手段。

大股东自身捉襟见肘的局面下,外来资本一步步紧逼,公司控股权岌岌可危,若进一步增持,大股东并不具备资金实力,若一味按兵不动,可能公司真的会易主,在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下,上市公司的运营无法稳定。

对于武昌鱼自身来说,从利润指标、盈利能力等方面来看,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已然不强,寻求对外重组新生,或者企业果断转型,尚需要大股东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资金支持,也包括资源支持,但大股东疲于保住控股权的情况下,对上市公司的支援力度必然有限。

武昌鱼自身的管理层也会“惴惴不安”,不同的老板面临不同的企业管理风格,如果大股东易主,企业命运走向何方?旗下员工如何安置?一起创业的老员工如何担当?这都将面临颠覆性的改变。甚至高管们也可能会面临“下岗”的命运。

如此局面下的武昌鱼,自身经营更加艰难。作为从事水产养殖的传统企业,武昌鱼虽然成功上市,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其主业陷入亏损局面,改变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稳定的管理层是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基础,而这场控股权之争,却给了企业太多的变数。

作为小股民来说,这种动荡的企业的估值不可能被看好,企业市值不断萎缩,股东回报也遥遥无期。在资本游戏之下的高股价最终也要有接盘方,而故事讲完后,机构赚钱走人,一干小股东则深套其中,无法自拔。

尽管弊端重重,但资本市场的这种玩法并未停止过。这种屡禁不止的做法,已经高度引起监管层的注意。此前的前海人寿和其掌舵人姚振华被重罚,保监会决定暂停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委托股票投资业务,并责令公司予以整改。被监管层解读为“妖精”的不合规的资本方已经被严惩。而经过调查后,如果武汉联富达方面的手法真的只是为了操纵股价,也可能招致严厉处罚。

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无论是证监会,还是银监会、保监会和央行等(一行三会),均针对资本市场上的操作股价行为严令禁止,并杀鸡儆猴的拉出诸多案例,其目的就是为了肃清资本市场的不法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这里的投资者不仅包括中小股民,也包括合法的大股东。

此外,当前的资本市场上,监管手段已经与时代接轨。一位投资界人士曾透露,此前为何资本市场诸多不合规行为比较泛滥,甚至演变为潜规则,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监管手段技术性还不够强,资本方的违规成本比较低。但如今,随着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更新,监管手段基本没啥漏洞,而诸如武昌鱼的股票买卖各个账户的“流水”,对监管层来说基本上都是“透明”的,一旦启动监管调查流程,事件真相都会很明晰。而当前监管趋严后,匹配相对高的违规成本后,这种不合规的现象应能大幅减少。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