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经济学家:中国可以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字号:

2018-10-23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马常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3日讯(记者 马常艳)10月18日,201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IMF研究部经济学家练唯诚表示,“中等收入陷阱”并不具有趋同性,中国可以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加以规避。

  练唯诚在题为“全球金融条件正常化背景下的新兴市场货币政策”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回顾本世纪头十年,新兴市场通货膨胀较低且稳定。在影响通胀的因素方面,通胀预期是影响通胀水平的关键且国内因素相比外部因素对通胀演化的影响更大。在应对外部冲击时经济的稳定性取决于通胀预期的锚定程度,锚定程度越高,越能反周期运作,越不受限于汇率波动,能够减少通胀持续性,改进货币政策权衡空间。

  对于2018-2019年的世界经济,IMF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认为,全球增长依然稳定,发达经济体中期可能放缓,新兴市场国家展望则更加稳定。“在过去几个月中,市场条件发生了变化,从风险角度来看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强,且未来该趋势可能持续。”

  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2018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双管齐下是全球经济复苏的核心驱动力,但政策刺激不具有可持续性。数字化的发展将通过提升效率重塑中国经济,但是如何最大限度提高数字化效益的同时减少如劳动力需求陡降、隐私侵犯、新兴寡头垄断及金融的相关风险是面临的新的挑战。随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以及在IMF等国际组织的不断努力和推动下,国际社会的政策协调和共同应对风险的能力将得到不断提升。  

  IMF驻华副代表张龙梅以“中国数字经济:机遇与风险”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她指出,中国在数字化的一些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导者,例如金融科技及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人口效应、规模效应以及完善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三个方面。另外,数字化对经济增长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总体来看1%的数字化增长能够带来0.3%的GDP的增长,同时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去中介化,但也可能带来寡头垄断等问题。

  在圆桌讨论中,Alfred Schipke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国之一,基于此,持续的开放政策将能够为中国带来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需要进一步注意债务水平上升带来的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魏本华认为,在当前全球债务压力上行的情况下,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政策、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并维护一个良好的财政环境;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认为,地方政府国有资产变现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债务问题,但这并不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威胁,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可观。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