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未结束 需求正在释放

字号:

2018-11-07来源:新浪财经作者:李诗韵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黄埔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于11月1日至4日在广州召开,论坛主题为“继续扩大开放 共享经济发展 ”。 在主题为“超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圆桌论坛上,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表示,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未结束,需求正在释放,要对改革抱有极大的期望。

  曹远征认为过去改革开放主要是围绕两点进行,第一是工业化。引入市场经济,全民参与工业化;第二是开放。把工业化纳入到城镇化的进程。在这过程中,既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随着中国3亿人口进入中等以上收入水平,它的需求也更广泛、多元,不仅仅需要好的产品,也需要好的服务。“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还没有结束,他们的需求正在释放,对美好生活有向往,满足该需求是高质量的发展,而且可以确定做到”,曹远征称。

  同时,中国通过改革使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居民不断地进入城市化、工业化的里面。(未来)我们继续深化这五项改革,使更多的低收入群体加入到里面,不断提高比例,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最大的需求提供国,如果中国的需求为世界所分享,将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曹远征总结道,“改革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关键一招,恐怕也是应对世界形势的关键一招,我们要对改革抱有极大的期望。”

  黄埔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由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共同主办,由广州市政府新闻办、黄埔区、财经杂志共同承办。

  以下为论坛对话实录(节选)

  曹远征:通常是最后一个发言比较困难,因为前几位都讲了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我也很同意。这里想拓展一下Elizabeth女士的观点,刚才张燕冬问怎么样看待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从经济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两条,第一,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工业化,但是过去是国际计划下的国家工业化,改革开放,改革是引入市场经济,出现了全民参与工业化。第二,开放,把工业化纳入到城镇化的进程,于是出现了结构的快速转变,导致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一经验其实是国际经验,亚洲国家都有经验,中国经验是更大规模重现了经验,因此我们是符合规律。

  这过程,既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还有3亿多人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状态,改革开放后四十年,中国已经有3亿人口进入中等收入以上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刚才Elizabeth女士也说到,中国现在贫困人口只有几千万,如果未来三年中间,中国彻底摆脱贫困,进入脱离贫困的社会,是人类重大的贡献。如果从该角度来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需求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讲几个数字其中可以看到影响重大。2009年开始到现在,中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的速度,尤其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实行两位数增长。于是,我们看到第一种变化,大家经常说产能过剩,洗衣机、冰箱过剩吗?中国最传统的制造业卖到农村去,顺德是以家具为主的产业,在过去几年中,该行业增长速度是30%以上,卖到农村去,于是中国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是中国增长的源泉。

  第二,随着中国有3亿人口进入中等以上收入水平,它的需求也更广泛、多元,不仅仅需要好的产品,也需要好的服务。于是中国的服务业对外开放,我们看到周边的省份,海南省开放最重要的是服务业开放,其中开放的领域除了一般的服务业,还有教育、医疗,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中国居民收入在持续提高,剩下的10亿人口在未来的两年奋斗目标当中,进入中等收入水平,这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为全世界所发展,是全球经济最大的贡献。其实我们注意到,今年中国零售商品总额超过美国,在第一位,在上海召开的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仅是一个博览会,而是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是6+365天,博览会就6天,但是365天会不断的来进行。中国的市场正在和全球市场融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对全球化最大的贡献,同时是应对中美贸易战最重要的一方面。

  美国作为领导国家,之所以领导是两方面,一是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二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如果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并为全球所分享,这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总之来说,我认为中国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既是中国问题,更是世界问题。从过去改革开放四十年经验来看,该经验可以维持,因为中国仍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60%,一般的发达国家都在75%以上,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城镇常住人口只有百分之三十几,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区间说明最核心的力量是农民工的市民化,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社会问题、生产问题,因此改革是非常重要,这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国过去改革四十年经验,通过改革使中国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居民不断地进入城市化、工业化的里面,我们深化这五项改革,使更多的低收入群体加入到里面,不断地提高,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最大的需求提供国,如果中国的需求为世界所分享,中国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意义来说,改革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关键一招,恐怕也是应对世界形势的关键一招,我们对改革抱有极大的期望。

  张燕冬:实际上我们在经济增速的时候,同时也伴随着质量的增速,我还想追问一个问题,中国在往下走,它的质量提升有没有突破口,把国内外现在发生的不确定性,而且是非常严俊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突破口?

  曹远征:其实刚刚孙学工说了,什么是高质量?即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体现技术装备的高质量,其实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该角度来看,尽管经济不确定,未来有很多的变数,但是有一个是可以确定,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还没有结束,他们的需求正在释放,对美好生活有向往,满足该需求是高质量的发展,而且可以确定做到。

  张燕冬:满足人们的需要,可能是多种群体都要协调好。

  曹远征:是,因为现在已经分层次,有3亿人口进入中等收入以上水平,但还有10亿还是在一个中下收入水平,如果十亿人口往上走,是多层次,这可以解释中国为什么是全球唯一的国家,所有的产业都有国家,而且技术水平从手工制造一直到最先进的智能制造全部都有分布,因为需求层次是完全不同。

  张燕冬:非常感谢,事实上从美国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时候,经济增速也非常快,在4%-5%的速度,因此和工业化的国家比起来,实际上面临得更为严俊,他们工业化的时候,还有单一相对简单的进程,但是我们中国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全部放在同一个历史时代,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更严俊。给观众一个提问机会。

  提问:我要问Elizabeth女士,你刚才说到中国制造2025这方面的发展,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能够实现中国制造2025这方面高质量的发展?

  曹远征:我来回答一下,其实我刚才已经隐藏这样的意思,中国市场的持续扩大,中国居民对产品需求的持续提高,是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刚才看到中国13亿人口收入水平不一样,因此各个水平都有需要,既有高技术,也有一般的劳动力产品,但是有一个要求,高质量的产品,不再是粗制滥造。我想该需求是世界的需求,这是构成中国制造最重要的一个支柱,还不是一个政府的鼓励,技术的什么,而是技术引领的进步,进步是全面的。

  讲一个故事,在旁边佛山,海尔是生产洗衣机,是很简单的装备,你看他的佛山工厂已经是黑灯工厂,没有电灯,全部是智能制造。洗衣机是很初级的产品,但是引进了智能制造。如果美的全部都改成这样,这是中国制造2025,这是品质提升,为全世界所分享,也是一个好事,而不是一个挑战。

  (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转载此文仅为传递信息。)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