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的那些糟心事
体验的舒适度是后话,先把几个基本因素解决,才是当务之急
整理:《法人》记者 吕斌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体验层面,均曝出过多起事件。对于消费者来说,安全、便利、续航里程尽可能的长,是基本需求。在此,本刊梳理了几起广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出事”的新闻。
频发的召回事件
仅2019年以来,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已经发生了多起新能源车召回事件。
1月15日,克莱斯勒中国官方发布公告,在2018年8月到9月生产的大捷龙MPV插混版存在发动机不同步,最大可能导致动力缺失或者引起大火,宣布召回共计742辆。
2019年2月15日起,奥迪宣布将对2014年7月到9月生产的部分进口奥迪A6 Hybrid采取召回措施,主要原因在于空调辅助加热插头存在松动可能性,并未完全扣紧,而带来的后果,或许是导致其烧毁继而引起火灾,此次涉事车辆为13辆。
1月18日,奇瑞汽车旗下纯电动车型瑞虎3xe因为差速器后悬置支架与副车架连接螺栓存在可能性松动,其结果是会引起行车过程中动力脱节导致危险事故。
因而,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10期间生产的相关车型,共涉及8580辆,进行了召回。 同样是在1月18日,特斯拉官方也宣布了召回事件。此次涉及的车型是model s,召回原因则是来自于零件供应商产品问题,model s安全气囊采购自高田公司,但是该产品缺少带有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发生破裂时,会导致严重行车事故。
40余宗起火事件
第一财经日报2018年10月报道,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的消息,截至2018年10月,当 年已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40余起。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信息,已组织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启动新能源汽车缺陷调查10起,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火灾事故现场调查5次,督促相关生产企业实施召回5次。其中,召回涉及5个企业24个车型的3.56万缺陷车辆,缺陷原因多为电控和机械故障。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称,鉴于车辆火灾事故可能与电器线路、燃料电池、机械干涉和外部火源等因素相关,且部分证据会在燃烧过程中消失或发生变化,因此缺陷调查非常困难,原因分析异常复杂。
市场监管总局没有对外公布召回涉及5个企业的名单,但有媒体此前报道,2018年先后发生的电动汽车起火事件中,包括以下多起:8月25日,位于成都的威马研究院园区内,一辆威马EX5电动汽车突然起火自燃;8月26日,安徽省铜陵市公交公司一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起火燃烧事故;8月31日,一辆力帆650电动汽车在广州增城区起火燃烧;9月5日,在珠海香洲某停车场内,两辆众泰云100系列共享电动汽车在充电时起火燃烧;9月10日,福州市江滨路一辆比亚迪电动汽车在撞上路边护栏之后自燃。
相关电动汽车起火事故涉及到乘用车、客车、物流车等不同车型。起火原因错综复杂,中科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电池热失控是近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的主因之一,所谓电池热失控,即电池在短时间内到达一定温度,会产生连锁热反应。
新能源汽车骗补门
2016年9月8日,财政部曝光了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意图骗补国家财政补贴超10亿元,个别企业已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2016年9月8日,财政部对外通报了2016年初对90多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专项检查结果,共涉及2013年至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 .1万辆,抽查13.3万辆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状态。
5家曝光企业中,恶意骗补情节最严重的是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通过编造虚假材料采购、车辆生产销售等原始凭证和记录,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的方式,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156万元。
其余被曝光的4家企业分别是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涉及部分车辆未完工就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财政补助资金,涉及金额从5亿多元到5000多万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