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要解决高科技水平供给不足的问题

字号:

2019-03-13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作者:孟凡君

  记者 孟凡君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副部长李萌、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贺德方、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王志刚指出,科技创新在支撑高质量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国家重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一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意志和战略需求,科技部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谋划科技创新长远布局,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对外开放的合作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充分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创新型国家包括定性和定量两方面

  王志刚介绍,2018年我国科技战线迎难而上,奋力开拓,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历史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涌现出一批以体细胞克隆猴、散裂中子源为代表的重大原创成果,港珠澳大桥、高铁、5G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攻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我国雾霾防治、肿瘤重大诊疗设备、原创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等一批先进技术应用不断提升民生福祉。而且,改进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破除“四唯”,扩大科技人员自主权,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等一批务实改革举措落地生效。

  王志刚表示,创新型国家是我国“三步走”非常重要的内容,到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具体来讲,创新型国家应该包括定性和定量两方面。从定量来讲,2018年我国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排名,综合科技创新排在第17位,到2020年原定目标大概在15位左右,我国科技贡献率达到了58.5%。同时,定量指标比如说研发投入、论文数、专利数、高新区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从定性来讲,进入创新型国家要看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是不是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素;发展的动力是不是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劳动主体是不是更多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和精湛的技能;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不是更多地用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来衡量,是不是有一大批高水平的高校、企业、研究院所以及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合作是不是成为国与国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全民科学素质是不是有较大的提高。

  要把科技成果转化当成重点

  王志刚承认,目前,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还有短板。第一,在基础研究方面,特别是0到1的颠覆性技术和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的探索还有不足。第二,我国的创新生态、科研生态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和原创能力不足,基础研究投入占比长期徘徊在5%左右”的问题时,王志刚认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创新的总源头。第一,现在社会虽然对所谓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产业化模式有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讲科学技术的源头还是基础研究。第二,对我国科技界来讲,基础研究能力和产出还是一个短板。第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研究。2018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加强基础研究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文件形式就加强基础研究作出全面部署。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把科技摆在核心位置,基础研究的地位就显得更加突出。一是推动国家高科技创新发展,必须要解决高科技水平供给不足的问题。王志刚表示,推动高科技发展,提高发展能力和水平,要把科技成果本身作为一个充分条件,把政策、法律、金融、政府服务、产业界参与、社会各界支持等方面,作为一个必要条件。二是把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首先成果方面要分成熟度,其次科技成果要靠市场机制来促进转化,必须有成果的拥有者和成果的承接者。下一步,科技部还要把科技成果转化这件事当成重点。一是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技术转移基地、技术转移主体以及技术转移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要做好。二是推动符合技术成果转化的国有资产评价、管理的制度建设,目的是推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王志刚强调,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人来开展,科技部和相关部门一起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七项”行动,使得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能够落地。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