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小城青年生活方式悄然变化——
县城青年开始触摸“都市味道”
“是时候告个别了,但愿未来的某一天我不会为今天的决定而感到后悔。”一年前,李超辞去了在深圳某销售公司的工作,并在朋友圈留下这样一段话。
迫于大城市的压力和有限的工作资源,又听闻家乡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李超回到湖北赤壁做起了婚庆主持。如今,小到家庭宴席,大到星级酒店,在婚庆主持这条路上,他做得游刃有余。
中部县城的城市化发展,吸引着像李超这样一度闯荡沿海城市的年轻人,“回归”也使小城青年的生活悄然变化。
小县城里的新职业多了起来
去年11月,湖北省赤壁市荣登“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同年,26岁的李超开始在家乡赤壁做起婚庆主持与策划。
23岁大学毕业后,李超先后在杭州、东莞、深圳从事过销售工作。因为在深圳工作没有起色,“大城市里人生地不熟”,李超决定换个环境发展。
辞职回家后,他发现相比于过去较为随意的“热闹热闹”,小城的人们开始注重起婚礼的仪式感,哪怕婚宴是普通农家菜,也少不了婚庆主持人的角色。
多年的销售经验练就了李超不错的口才,爱好主持的他做起了婚庆主持的工作。“对我们这种从事服务业的人来说,资源很重要,而这个小地方恰恰能提供给我们很多资源。”遇上结婚的高峰期,他有时一天要主持三场婚礼。
在湖北的另一个县级市京山,从小酷爱网球的玮琛2017年从体育专业毕业,回到这个被中国网球协会授予全国唯一“中国网球特色城市”称号的县城。
刚开始,他在一所小学做合同制体育老师。每天4节课,教一到五年级,每节课有一半的时间在整理队伍,剩下的一半教学生做广播体操。
对比在武汉做过的网球教练,玮琛一度想辞职,“收入也不理想,毫无成就感。”就业的局限性在小县城表现得尤其突出。
“我有朋友学法律的,在一个工厂做会计,还有同学留学回来,去了事业单位办公室。”一直以来,不少跟玮琛一样回到县城的青年,找到跟专业对口的工作只是奢望:要么跟着亲戚做生意,要么努力想找一个“铁饭碗”。
去年年初,由湖北省体育局与当时京山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湖北省(京山)网球学校启动。看到其招考网球教练员的网络公告,玮琛报了名。
家乡的特色发展之路,给年轻人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通过考核,玮琛成为该校的网球教练员。能不再担任“单纯的体育老师”,每天带着学生进行网球训练,玮琛感慨终于“学以致用”。
据京山团市委工作人员介绍,县城去年首次组织了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成立了青年创业协会,决赛中有10名青年创业者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项目扶持资金和银行贷款优惠。这些本地新生企业多采用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从事电商等新行业,不同程度上为县城青年提供着众多专业对口的岗位。
从“育儿手段有限”到“兴趣班全面发展”
同样家在湖北京山的杨娟,与众多80后、90后父母一样有着不少育儿烦恼。
刚生儿子的时候,县城还没有“早教”这个概念。因为工作忙,只能任由爷爷奶奶用动画片“伺候小祖宗”。如今,儿子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网络电视,吃饭的时候也非要用平板电脑看动画片。
今年年初,在县城公园的商业街上,杨娟偶然发现了一些集群的兴趣班。不仅有乐器培训、舞蹈培训,还有一些兴趣班接受家长咨询,量身定做培养方案。
她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分享在朋友圈,才发现是自己有点“落伍”:这几年,县城里不少兴趣班都渐渐从小城各个地方聚集起来,借势发展壮大。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走上岗位,县城的师资力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培训机构越来越专业,还出现了专业教育机构,从早教培训到亲子活动,应有尽有。
以前,听定居大城市的大学同学“抱怨”孩子参加兴趣活动太花钱,又暗暗分享进步的喜悦,再回头看看自己痴迷手机电视的儿子,杨娟都怀疑“是不是我在小地方,耽误了儿子”。
现在,儿子喜欢上了跆拳道,每周还能带他去亲子乐园,“我以前玩泥巴、跳皮筋,完全比不上城里小孩玩的东西,但现在不一样了”。
在我国东部浙江的浦江县,幼儿教师李雪的这种感觉来得更早一些。刚回去工作时,整个县城只有两家公立幼儿园,不仅人满为患,教育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近些年,在政府的引导下,县城的公立幼儿园增加到十几所,还有不少品牌幼儿园入驻,“感觉幼儿教育得到了重视”。
工作稳定后,李雪在家乡结婚生子。随着孩子成长,户外活动变得尤其重要。“公园蚊虫很多,河面上都漂着垃圾,异味也比较重。”考虑到周围空气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以前李雪很少带孩子出去玩。
近几年,浦江县在环境整治上加大力度,县城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在,周末带着孩子去公园,呼吸新鲜空气,亲近大自然,已经成为李雪的日常。
不仅如此,参加“乡村旅游”也是李雪家庭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在浦江,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礼堂”,还会定期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李雪常常带孩子去品尝特色美食小吃、体验游乐项目、观看民俗表演等。
她所工作的幼儿园的幼儿家长大都是90后,踏青露营、制作手工、野外烧烤等,都是这些年轻父母陪伴孩子的新方式。有时,看到周边大城市的父母也会带孩子来小城游玩,李雪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从“网吧KTV”到“娱乐形式多元”
2011年大学毕业后,王洁回到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提起当年,她感慨“和现在简直没法比”。
王洁喜欢旅游,但当时周边旅游业并不发达,她只能约上好友去武汉、广州等大城市。“旅个游还要跑那么远,时间全部浪费在路上了”。
长途跋涉的劳累让王洁望而却步,刚回县城时,她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是在网吧打游戏,或是经营“QQ农场”。
王洁所在的浠水县与英山、罗田两县毗连,实际上拥有不错的旅游资源。近几年,随着周边交通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天堂寨、大别山等旅游景点成为年轻人的休闲新去处。
今年“五一”假期,王洁一家人自驾去了周边的罗田县,在天堂寨和燕儿谷玩了一整天,“这种时候外面的景点必定是人山人海”。
31岁的方松是杨娟的高中同学,初回京山他感受到了王洁的“同款无趣”,“连电影院都没有”。既不爱玩网络游戏,也不会打麻将,为了不脱离年轻人圈子,他煞费苦心。
平常日子方松还应付得来,但一到周末或者长的节假日,朋友们就去宾馆打麻将、斗地主,大多数时候,方松都躺在宾馆的床上看电视。
“别人‘堆长城’(指打麻将),他在‘长城’旁边看电视。”杨娟总以此嘲笑他,方松自己也是又好笑又好气。有限的朋友圈一度让方松感觉自己被“困在了小县城”。
为了消磨时间,方松买了辆山地车,每天早晚骑行。环城绿道建设起来后,他有时候还骑到水库附近游游泳,但形单影只的孤独无法避免。
“民间运动人数变多了!”回想这几年身边最大的变化,方松觉得是从以前“自己跟自己玩”,到现在每个星期都可以参加各种协会举办的户外活动。而且随着县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不断升级,一些专门针对青年的健身房、瑜伽馆也遍地开花。
“交友新方式”让方松找到了原来在大城市如鱼得水的感觉,县城已经有了4家电影院,游泳、健身、瑜伽等运动场所齐全,“不管在哪里都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除了这些,团市委还会定期举行晒青春篮球赛、聚青春联谊会、唱青春歌咏赛、献青春志愿汇等众多青年活动,年轻人们相互影响,不仅改变着彼此“县城交友难”“娱乐圈子小”的想法,也促使其将新技术新观念带回家乡,推动家乡发展。
“我们国家提倡城乡融合发展,县城(县级市)作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的中间地带,各种投资比较多。”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吕德文分析,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以县城为中心布局,很多县城城市化的生活方式都在兴起,城市配套都在完善,所以很多青年愿意回到县城发展,青年发展又带动城市发展。这种“回归小城”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主流,但却是小城镇发展转型的“苗头之一”。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县城青年均为化名)
(严烨 宋志鑫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