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战略助力锡柴第四次创业

字号:

2012-07-24来源:中国工业报作者:解巍 严峻

  创业,对于现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来说,已不是一个新鲜的字眼。尤其是对于年轻一辈来说,创业意味着更加自主、更具个性的选择,但是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创业意味着一种开拓的责任、一种历史的使命。
  一汽解放公司无锡柴油机厂(以下简称锡柴),正是一位中国发动机领域的“老前辈”,创业对于锡柴来说,代表的意义更为深远,他的每一次创业,都是一次企业新生的开始。
  锡柴有足够的历史和光辉值得自己骄傲,但是不断的创业让它永远年轻,永远保持着现代化装备制造企业应有的活力。
  对于锡柴来说,创业从来不是“毕其功于一役”那么简单的问题,而是已经演化成一种企业独特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十二五”期间,锡柴将展开他的第四次创业,这一次,锡柴铆足了劲,蓄势待发。
  
家底雄厚恰逢其时
  在锡柴党委书记蔡真法看来,锡柴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和四次创业的蓝图,绝不是脑门一热的仓促决定,而是基于企业自身实力的积累和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
  说到这,就不能不谈到锡柴的前三次创业。
  还差1年就70周岁的锡柴,是我国发动机领域的老国有企业,可以说,其企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发动机行业的发展简史。
  蔡真法把1943年到1992年进入中国一汽集团之前的近50年时间归纳为锡柴的第一次创业。
  在未进入一汽之前,锡柴虽然也是一个国企,职工有4500人左右,但年产柴油机不过5000多台,企业发展几十年没有变化,平均每人一年生产只能一台柴油机。
  1992年,锡柴进入一汽集团,成为企业发展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创业的起始点。
  整个企业的所有资产、人才等资源都无偿的并入一汽集团,成为一汽的全资子公司,有了强大的市场作为依托,企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晰,市场前景进一步明朗,有了集团的支撑,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1993年当年实现产销柴油机1.6万台,“锡柴实现年产1万台以上的梦,经历了50年。”蔡真法感慨的说。
  自2001开始,是锡柴的第三次创业期,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爆发式发展和锡柴自身的开拓创新,企业发展不断加速,这次创业也成为目前企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
  产品销量不断翻番,且刷新的速度不断加快,2002年实现产销10万台,距离1993年的1万台只用了9年时间;2007年实现产销柴油机20万台,仅用5年时间;2008年,25万台;2009年,36万台;2010年,43.6万台,仅用3年时间就比2007年翻了一番。
  另外就是产品保有量的巨大变化,2003年,是锡柴建厂60周年,市场锡柴柴油机的保有量为100万台;而从2008年到2010年,仅用3年时间保有量就增加了105万台,前60年的数量之和甚至少于近3年的增加量,锡柴的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2008年初,刚刚换届完毕的锡柴领导班子确定了“313”的战略目标,即:在三年的时间内,到2010年,实现柴油机销售30万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润3亿元。经过3年努力,锡柴高质量实现了313目标。到2010年底,柴油机销售43.6万台,销售收入130亿元,利润8亿元。
  而在2012年上半年,锡柴柴油机销量突破17万台,市场份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85个百分点,位列行业第三。
  数字的变化仅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锡柴前三次创业的成绩,对于一家机械制造企业来说,核心实力还是产品技术,这一点上,锡柴更是准备充分、储蓄丰富。
  多年来,锡柴通过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倾力打造了国内同行业中排量跨越最大、功率覆盖最宽的动力超市,产品实现了W、X、K、F、L、M、N七大系列40~500马力的全面覆盖,全面配套于轻型车、客车、中重型车、工程机械、发电机组等,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
  完全自主开发的奥威系列中重型柴油机产品也成为了锡柴笑傲中国柴油机市场的一组利器,据记者最新得到的消息,奥威系列产品进入市场以来,市场保有量已经突破41万台,其中奥威11升机,凭借高端品质和卓越性能赢得用户青睐,装机量突破4万台,更是在发动机的黄金排量中,赢得了良好口碑,成为发动机行业的一大亮点。
  在三次创业取得了辉煌成绩的基础上,锡柴于2010年提出四次创业的最新目标要求。
  锡柴厂厂长钱恒荣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四次创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四大转变:即由学习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由技术跟随型向技术引领型转变,由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转变,由内涵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
  蔡真法则认为,锡柴要真正实现四大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所以锡柴的领导层将四次创业的时间跨度确定为15年,即从2011年到2025年,跨越3个5年计划,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战略推进。
  五大战略保驾护航
  蔡真法认为,未来4年,既是锡柴“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锡柴四次创业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战略目标被他简单的概括为“6518”,计划到2015年,锡柴柴油机的年销量要确保65万台,力争达到70万台;销售收入确保180亿元,力争200亿元,实现利润8亿元;改装汽车销量达1.5万辆。
  此外,在这4年,锡柴还要力争把锡柴建设成为国内重型发动机第一自主品牌,产销继续保持行业前三的地位,争取实现效益、效率和职工收入的稳步增长。
  为实现既定目标,锡柴领导层提出了五大战略,为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科技驱动战略排在第一位,“通过科技驱动,把产品平台搭好。解决产品创新的问题,解决产品开发适应市场的问题。”蔡真法说。
  要实现这一战略,关键是坚持科技引导。未来4年,锡柴计划依托“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可靠耐久、电子智能、材料工艺、制动、节油、后处理、智能控制化”等十大核心技术打造五大平台,以期开发出接轨国际、超越对手的核心技术。
  一是重型车平台,一方面,积极实施“超国四技术路线”,形成锡柴L、M系列发动机专有技术特征;另一方面,继续保持产品省油特点,使用户得到真正实惠。
  二是中型车平台,坚持“两条腿”走路,在提升4/6DF系列产品品质,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同时,探索F系列实施四气门的可行性,培育4/6DLD、6DFL的市场,在130~280马力形成高低两种产品。
  三是轻型车平台,围绕W、X平台的品质提升,搞好设计优化,在稳固现有市场同时,瞄准高端产品,加快产品换代。
  四是新能源平台,主要是稳步推进混合动力的研发和产业化。
  五是非道路平台,计划瞄准“工程、农机、发电机”三大板块,开发差异化专用发动机。
  产品的设计、制造、研发是基础,市场才是检验产品的最终试金石,为此,锡柴提出“市场领航战略”。
  “这个战略主要解决市场问题,把产品做好,满足市场要求,把一汽集团的商用车服务好,市场份额要有所增长,在柴油机行业保持前三。”蔡真法告诉记者。
  销售公司要进一步强化大营销观念,发挥整体合力,坚持用户至上,一切围着市场转,一切围着产品干,一切围着效益算,争市场抢份额。
  最终要做到“四个转变”:一是营销策划从“跟进型”向“领跑型”转变;二是市场销售从“从众型”向“引导型”转变;三是售后服务从“救火型”向“主动型”转变;四是从满足用户需求向为用户创造价值转变。
  对于市场的未来,锡柴的领导层早已设计好了目标,按照“做优重机、做精中机、做强轻机、做实海外、做大非道路机械市场”的要求,到2015年,锡柴L、M、N系列重机销量要力争达到25万台,K、F系列力争达到10~15万台,W、X系列要力争达到30万台。
  其中客车市场份额要高到10%;出口市场份额要提高到8%;总的市场份额要提高到22%。
  产品品质是一个企业开拓市场的坚强后盾,锡柴拥有高度重视产品品质的优良传统,这次,锡柴领导层更进一步提出了“品质领先战略”。
  蔡真法在采访中总结说,中国柴油机市场已经初步国际化,众多国际企业抢滩中国市场,美国康明斯、英国珀金斯、德国道依茨相继进入中国,更加说明了品质领先的重要性,“锡柴比肩的不是国内的产品,是国际的品牌。产品质量要和国外比肩,产品价格要比国外便宜,这是中国老百姓的心声,也是期望。”蔡真法的话透着沉甸甸的责任感。
  最近,锡柴厂开展的以“全员、全岗位、全过程、全体系”为主题的四全运动正是品质领先战略的集中体现,“质量就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的理念已纪成为指导每一个职工的日常工作的行动纲领。
  众所周知,柴油机本身上是一个专业化、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部件总成,需要的是整体零部件水平的同步提高,不仅是锡柴自身生产的零部件产品的质量控制问题,其他零部件也要过关,所以,需要实行“资源保障战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技改到位,锡柴自身的生产规模已经形成,需要配套厂家的发展同步跟上,保证配套件品质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优质资源就成为未来4年的重中之重。
  针对资源保障的问题,一方面要逐步构建目标同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强势供应链体系,搭建起支撑锡柴做强做大的核心资源平台;另一方面,要提高国际化采购的水平,培育发展、鼓励核心供应商做强做大;最后,要高定目标,严格标准。
  争取到2015年,核心供应商从25家提高到90家,优良供应商从125家提高到240家,合格供应商从110家下降到60家,消除品质和供货不稳定的供应商。
  企业发展要有后劲,人才的引进、储备、培养是关键的影响因素,锡柴历来就重视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为实现四次创业的宏伟目标,人才兴企战略的提出必不可少。
  蔡真法认为,构筑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从根本上取决于人才的战略优势。
  对于人才战略的目标,是建立人才高地,为此,钱恒荣提出,锡柴要在未来4年,大胆引进名校毕业生,大胆引进国外人才,大胆引进成熟型人才;让专家选才,做到重能力不重学历,论水平不论资格,看成果不看年龄,让创新人才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同时,要做到通过精益用人,到2015年核心关键人才比例提高5%,职工适岗率年均增长5%以上,绩效改善率年均增长5%,人工成本比重控制在5%~8%,人均产值和人均利润高于行业水平。
  五大战略的提出,标志着锡柴第四次创业已经开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
  从历史的轨迹来看,锡柴的每一次创业,都意味着企业的一次重生和质变,从年产只有5000台柴油机的老国企,到现在在中重型柴油机领域独领风骚,营业收入超过130亿元的新型装备制造企业,每一次创业,锡柴都审时度势、果断出击,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这一次,锡柴将会给中国发动机行业带来怎样的惊喜,值得期待。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