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OA入口
 
  • 要闻 | 行业 | 锐评观察
  • 政策 | 市场 | 数据解析
  • 财经 | 产业 | 海外扫描
管理
  • 前沿 | 企 业 家
  • 经略 | 经理学堂
  • 实务 | 图说管理
风采
  • 企 业
  • 人 物
  • 500 强
精选
  • 创新成果
  • 研究报告
  • 案例分析
服务
  • 管理咨询 | 会 员
  • 发展规划 | 证 书
  • 资料下载 | 论 坛
企业管理
  • 前沿
  • 经略
  • 实务
  • 企业家
  • 经理学堂
  • 浪淘沙
  • 曝光镜
  • 图说管理
中国机械管理网 首页 > 中国机械管理网_报道行业 传播管理 > 企业管理 > 运营实务 > 人力资源 > 骨干不稳定 老板当警醒
要闻: 发改委:九大举措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新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何聚焦制造业我国出台四大举措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美为何对"中国制造"疑神疑鬼 港媒:只因伤自尊!部分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背后还有更重磅的五个字!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运营实务
生产管理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
财务管理
信息化
危机公关
电子商务
骨干不稳定 老板当警醒

字号:大 中 小

2012-08-08来源:博锐管理在线作者:王永涛

  高层造势,中层做实,基层做事。做实意味着达成目标,把战略落地,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可见,中层干部等骨干核心人才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的脊梁,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频繁出现了核心骨干人员流失现象,原因何在?如何有效避免中层等骨干人才流失危机?这是每个老板应该深思的问题。
  因此,了解中层不稳定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处理,这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人员流失从个别现象发展为潮流涌动时,管理者必须反思:是企业不仁还是员工不义?是招人策略还是用人机制出了毛病?是经营思路偏差还是企业文化变味? 
  人是企业竞争致胜的第一资本,如果把企业比作运动场,那基层就是运动员,中层就是教练,高层就是裁判。基层只做事不做人,中层既要做事又要做人,高层不做事只做人。也就是说:高层造势,中层做实,基层做事。做实意味着达成目标,把战略落地,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可见,中层干部等骨干核心人才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的脊梁,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五维管理理论中,他们向上对单位的经营管理决策负责,充分理解和传达单位的经营管理;向下对员工的成长负责,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鼓舞员工的士气,帮助员工成长;平级管理要对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流程衔接负责,促进部门间工作有序开展;对外管理还要协调好外部环境并对客户满意度负责,出面协调解决各种异常事件;自我管理还需要不断提升,提高个人岗位胜任力。中层骨干干部可谓是任重道远,他们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频繁出现了核心骨干人员流失现象,原因何在?如何有效避免中层等骨干人才流失危机?这是每个老板应该深思的问题。
  因此,了解中层不稳定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处理,这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人员流失从个别现象发展为潮流涌动时,管理者必须反思:是企业不仁还是员工不义?是招人策略还是用人机制出了毛病?是经营思路偏差还是企业文化变味?
  人才的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从大的层面来说,可以分成5大类:
  1、薪酬待遇缺乏竞争力:“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马斯洛五层次需求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点,当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就会不顾一切的追求物质和财富,逃避压力和痛苦。薪酬在市场经济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尤其是对于还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人们来说,所有的人都会关注薪酬,无论是高层还是基层,只不过关注的侧重有差别。薪酬不仅是人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更是代表了企业对人才价值的评价。“只要对方开出两倍于你的价码,你再怎么强调公司文化、发展空间等都用处不大”。此时企业文化留人、感情留人等在金钱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如原来TCL集团的徐风云,跳槽到法国让古戎公司之后,薪酬翻了二十倍。因薪酬低而人才流失的情况在国企身上最明显。传统国企受到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两方面的人才争夺。这两类企业开出的高薪常常使国企成批量走人,让传统国企成为人才的培训基地。
  2、企业文化不能聚人心:“上下同欲者胜,得民心者的天下”。企业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硬的制度和软的文化。在制度方面,如果企业有良好的机制,能够做到奖优惩劣,尊重人才,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那么企业的人才流失就会很少。反之,做好做坏一个样,平均主义,没有科学公平的激励标准,一人做事两个看,还有三个在捣乱。那么企业肯定是留不住人才的。在文化方面,企业管理一言堂,论资排辈、裙带关系严重;设立太多不必要的制度让人遵循,重罚轻奖,人心恐慌;在人才中推行过度的内部竞争,而且评价标准不公正公平;整天埋汰部属无能、白痴,干部无成就感和荣誉感;或者老总家长作风严重,说一不二,开口闭口批评,甚至辱骂员工,都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管理差、企业文化差的家族企业,常常会频繁的批量走人。在硬的制度方面,讲究平均主义的国企做得很差劲,人才流失严重;而在软的文化方面,很多民营企业表现的不合格,如老板意志高于一切,私欲膨胀后凡事过于理想化,使得无法忍受的人才挂职而去。
  3、沟通不畅产生隔阂:首先是对公司不信任,他们不了解公司能够带给他们什么?他们觉得自己只是一部大机器中的小配件,自己在公司的未来发展中将占有何种位置?他们看不清楚,而职业生涯规划也不确定,领导往往又越级指挥,加上工作的压力和强度大,规章制度多如牛毛,公司政策朝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产生隔阂和信任危机;有些单位的中层骨干对老板总是避而远之,尽可能不与老板正面接触,更谈何深度沟通与交心;有些单位甚至非常严格要求工作程序的正确性,不能容忍丝毫差错,当这种心理压力的强度在遭遇到上层领导对工作表现不满意并予以责备时,容易引发情绪上的挫败和不满。
  4、派系争斗人际不和谐:很多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存在多个山头林立,组织里充满政治把戏,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公司创业元老把握大权却又安逸享受,不思进取,推过揽功,充满敌意;皇亲国戚,横冲直撞,违法乱纪,颐指气使,平民受气;等等。以上各种行为导致中层干部开展工作处处被动,员工之间相互猜疑,固步自封,推诿扯皮,人际关系紧张兮兮。
  5、激励无效价值迷失。稳定的工作、丰厚的报酬以及良好的福利待遇对一般员工来说确实重要,但对于中层干部来说,发展空间可能更为重要。当中层人员在岗位上呆了多年之后,这时升迁越来越慢,机会越来越少,对于现有企业“没有新鲜感”,常常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况,发展碰到了事业的天花板,明明看到高层的职位,但中间隔着一堵玻璃墙,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欲上不能,欲罢不忍。这些已经担任主管的人开始想找寻外面的机会。这在民营企业更为明显,因其高层常被家族成员垄断,外人在企业做到中层以后,晋升受限,因此在此类企业,中层原地踏步走,呆一段时间便走人的现象很普遍。但人挪死树挪活,这些有丰富经验的中层正是那些高速扩张企业的抢手货。所以他们更关注公司对于中层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赏罚是否公平,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激励,他们能否得到更为广阔的平台,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自己的价值。艾科卡说:“经营管理实际上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的积极性的调动尤其需要重视。对于中层干部来说,由于继续升迁的困难,因此容易失去前进的动力,同时由于是个夹心阶层上下受气,有苦无处诉。如果对他们的激励不到位,中层干部既无压力,也无动力,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不能认识到岗位的意义和价值,导致工作热情和斗志丧失,创造力和进取心缺乏,从而也就没有积极性去激励员工了。
  综上,中层骨干等核心人才流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应对人才流失的策略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具体来说,夯实企业留人的基础;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搭建人员发展的平台;从体制上把好用人关;处理好家族与企业的关系;做好人才储备工作,防患于未然;构建知识体系,强化智慧传承。这样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地减少人才的流失。
  1、夯实好基础:薪酬待遇是留人的基础,把基础夯得越实,留人就越有保障。通过市场薪酬调查和激励性设计,要保证企业薪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薪酬不能保证比别人的高,但一定要保证不比别人的低。尤其是骨干薪酬的竞争力,要保持在行业中等偏上水平(只要保持你的薪酬比行业高出0.5%到1%,你就具有竞争力),这样既能让人员安身立命础,又体现出了人才的价值和市场水平。
  2、营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单纯的理念、口号,而是:(1)良好习惯的沉淀;(2)统一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3)共同的目标与行动方向;(4)积极正面的能量场。企业创始人是文化的核心,也是能量场的中心。文化不在于做的多完备、表现形式多丰富,而是思维与行动的高度统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价,形成奖优惩劣的企业文化,让懒散的人在企业无法立足,让努力付出的人能得到优厚回报。同时,消除家长作风,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加强内部的沟通,形成人性化的管理氛围,如浙江德胜洋楼、餐饮业海底捞等成功的案例充分证明了这样企业文化的力量。
  3、搭建好平台:为人才创立在内部发展的平台,人才的干劲就会经久不息,这是企业持久留人的必由之路。多通道职业生涯:通过多通道的职业生涯设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生产人员都有职业发展路径,都有向上发展的空间,能看到自己未来的前途和希望。尤其是对技工、技术类人员来说,即使不当管理者照样能够独当一面,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人员的稳定性。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轮岗或者外派委以重任等形式来实现人员发展的多元性,满足其对角色的新鲜感,同时又培养了大量的复合人才、多面手;对于有创业激情的人员,企业还可通过搭建内部创业的创业平台,或成立新的事业部门来满足员工的创业欲望。如联想多个公司的运作,极大的激发了中高层人员的工作热情。
  4、把好用人关:根据企业的文化和用人标准,坚持绩效考核能力,能力决定位置,用人唯贤,竞聘上岗的机制,把不适合、不适应企业目前发展的特殊人员(皇亲国戚、开国功勋)剔除出去,把不能胜任领导岗位的家族成员进行合理的调岗,空出重要的管理岗位给有能力的人才来发挥。这样人员流失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5、处理好家族与企业的关系:未来10到15年,中国家族企业将迎来交接班高峰。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家族企业的核心是 “企业”,而不是“家族”。而翻开世界著名企业的成长史,几乎就是一部部家族企业的发展史。这是一场企业家有限的生命与无尽的时间之间的对话,这是一次关于财富的传承与消亡之间的碰撞。如何交接班,将是中国民企继续发展的第一热点,也是第一难点。是以“家族”为大还是“企业”为大?是追求“基业长青”还是“家业长青”?是进行“家族的传承”还是“财富的接班”?是做“企业家族”还是“家族企业”?需要企业创始人处理好这些家族与企业的关系。  6、建立企业的后备人才梯队,这是避免人员流失的亡羊补牢有效之举。企业在平时要加强人才储备,对于技能要求较高或替代性较弱的岗位,要进行重点的培养;同时要把中高层管理者培养下属职责作为一个必要的考核指标,下属不成长,主管就不会获得提拔机会。这样,有了充足的后备人才梯队资源,人员流失了也不怕。
  7、建立企业知识体系:企业要有意识的积累自己的经验,注重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的完善优化和历史资料数据的积累,强化原有成功经验的传承,把散落在每个员工头脑中的智慧汇集起来,形成企业共有的财富。并通过建立企业培训课程库、数据库的形式固化下来,一代代的向下传承,这就是百年老店基业长青的秘密。因为即使人员流失了,经验财富也不会流失,企业照样能发展起来。
  8、留人的核心在领导:留人策略是知易行难,这对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决策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甚至是要他们革自己的命,完成彻底的思想转变,而这恰恰是留人的最核心和关键所在。视野有多高,事业就有多高,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企业留人,就需要企业老板不断学习,不断改变,扩大格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人生境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尊重人才,重视人才,为其提供跟过更好的机遇和平台;保持高瞻远瞩,雄韬伟略,有长远的战略打算,有广阔的胸襟和视野,创造人才成长的沃土,这样企业发展才会蒸蒸日上,永立市场潮头。

延伸阅读
13.7K
收藏  打印  评论  关闭
图说管理
更多>>
  • 领导力也要因地制宜
  • 多元化与专业化之间的战略决择
  • 从诺基亚手机兴衰谈当今企业生存之道
  • 民企融资的十大误区
  • 领导者的强制权力
  • 老板身边为何“庸才”多?
  • '携手同行20年 中韩文化交流周'在韩国举行
阅读排行
  • 第九届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500强大会暨数字CEO圆桌论坛在京召开
图片报道
  • 发改委:督察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落实
  • 聚焦供给侧改革 重塑汽车产业新动力
  • 热点城市库存开始上升 开发商陷销售困局
  • 豪华车市场回暖 车企阶段性销量调整显成果

高端论坛

专题

      行业盛典:《中国机械500强》发布会
      • 行业先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动向
      • 行业视点:智能制造 驱动产业升级

      行业瞭望

      市场趋势

      相关产业

      • 王瑞祥主持召开中机联党委常委会 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研究部署有关工作
      • 中机联王瑞祥会长主持召开网上视频办公(扩大)会
      •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公开信:坚定信心 齐心协力 打赢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 中机联:关于共同做好疫情防控与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服务工作的通知
      • 2020年中机联专家委新春座谈会以通讯形式按时召开
      • 中机联倡议书:坚定信心 攻坚克难 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 凝心聚力,并肩作战,共同打赢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 新能源汽车有望占比25% 未来纯电动仍是核心方向
      • 1月汽车产销量继续滑坡 新能源车逆势增长
      • 高盛预测中国汽车销量下降 外媒:买车意愿降低
      • 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0万辆 同比增长近50%
      • 前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近倍
      • 行业需求旺盛 叉车销量持续火爆
      • 车市半年考交卷 多品牌经销商市场寒冬犹在
      • 一线城市车牌价回温,北京新能源车牌轮候人数或排到5年后
      • 1~10月乘用车销售1950万辆 SUV增速快
      • 中国VR产业潜力巨大 5G助推虚拟现实产业“回暖”
      • “双轮驱动”促太钢迈向高质量发展
      • 到2025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将 超2000亿元
      • 电商企业扎堆涌入上游生产端 大量代工厂寻求转型
      • 雷军晚三个月赢董明珠 网友:怪格力空调质量太好?
      • 彩电企业加速向超高清转型
      • 华为“突围”:4万多个5G基站已发往全球
      • 第一个5G手机通话拨通了!“全球双千兆第一区”在上海虹口区开通
      企业家更多>>
      • 李开复:中国传统企业弱是创业者的巨大优势
      • 曹德旺:一个特立独行的持戒行商者
      • 郭台铭的阿喀琉斯之踵

      企业报道

      前沿视点

      公司经略

      • 合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三一风机有望再度进入非洲 助力风电开拓新机遇
      • 中联重科:用“专业”与“精密”收获“幸福甜蜜”
      • 减税降费助力“瓦轴制造”开拓海外市场
      • 对话远东控股集团蒋锡培:企业创新要对标全球最好的企业
      • 谭旭光:中国重汽要迅速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 特变电工沈变公司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
      • 秦川集团:机器人减速器发展提速
      • 水皮杂谈:柳传志的遗憾在哪里?
      • 【资本运作】董明珠混改前夕“紧急”成立新公司
      • 众泰汽车、华泰汽车及力帆股份否认“破产”传闻
      • 长安汽车至暗时刻:第3次创业负重前行 扭亏取决福特
      • 任正非:华为是一个商业公司,不应该把华为的产品和政治挂钩
      • 市值蒸发近20亿元 视觉中国对“黑洞”力量一无所知
      • 【资本运作】厚朴投资被曝有意收购格力电器股份 一场股权抢夺战要开始了?
      • 格力集团拟转让格力电器部分股权 持股权18.22%或致控制权生变
      • 索尼手机断臂求生 谋求差异化突破
      • 联手朱骏 贾跃亭造车以退为进
      • 福特2021年将在中国车型中使用5G移动连接技术
      • 江铃遭福特"冷落":被迫转型 联手雷诺探路新能源车
      • 谭旭光“亮剑”重汽集团人事改革:64个部门负责人竞聘上岗
      • 外媒:鸿海重审美国建厂计划 或缩减规模甚至搁置
      • 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正式开工建设
      • 美的开启新一轮全球大整合:库卡、东芝更换掌门人
      新视界
      • 汉能想在屋顶上挣钱 靠谱吗?
      • 应对价格战和产能过剩 福特在华减产
      • 靠外国脸在华轻松求职日子一去不返
      • 张瑞敏:转型互联网企业的六个要素
       
       
      首页|网站介绍|本网服务|网站地图 | 兄弟网站|网站助手|机械刊物|友情链接|招贤纳士|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2013 ChinaJX.Com.Cn All Rights Rserved. 中国机械管理网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34982号-1
      中国机械管理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