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王荆阳
近日,有消息称,河北钢铁集团拟与此前联合重组的12家民营钢企解除重组协议。若双方解除重组协议,那么,三年来备受关注的“渐进式重组”方式,正式宣告夭折。对于夭折原因,双方各执一词。河北钢铁集团表示民营钢企不配合,民营钢企则直指河北钢铁集团没有用心推进重组事宜。
民营钢企主动解除协议?
三年前,河北钢铁集团决定与省内民营钢铁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当时遵循的是所谓的渐进式股权融合,也就是河北钢铁集团以商誉、管理、技术咨询服务等资源获得民营钢企10%的股份,这些企业会成为河北钢铁集团中的成员,由浅入深,完成真正的股权重组。
这一新颖的渐进式重组模式曾引发业内不小的关注和议论,由于当时山东钢铁集团重组民营钢企日照钢铁的过程并不顺利,河北钢铁集团重组的模式,一度被视为国营钢企重组民营钢企的一次有益尝试。
如今重组或宣告失败,其中的原因几何?对此,兰格钢铁网分析师张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能是因为三年内河北钢铁集团没有给予向民企承诺的利益,重组没有实现并购初衷的理想状态,10%股权没有换来管理、技术和名誉,所以可能是民营钢企主动要求解除协议。
“现在来看之前的重组,形式大于内容,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现如今,钢铁行业的形势发生变化也是协议无法继续的原因之一。上述人士表示,从民营钢企角度来说,10%的股份就相当于白送了,民营钢企之所以愿意让河北钢铁集团持有10%股份,是因为想投靠在河北钢铁集团的门下,依靠河北钢铁集团规避一些风险。现在来看这方面的必要性已经很少了,民营钢企可以向工信部申请,进入“白名单”。河北钢铁集团收编的这几个民营钢企基本都符合进入“白名单”的条件。原来民营钢企进入“白名单”不容易,随着工信部经营规范条件以及行业管理思路的转变,环保合格就能达到条件,门槛放低了。
缺钱或是主要原因
随着雾霾天气的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多个地区政府工作的关键词之一。可以说,河北省也是饱受治霾之苦,曾经被称为“饭碗”的钢铁业,如今已经是雾霾的祸首。
作为钢铁第一大省,河北省压缩钢铁产能的任务很重,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如果有企业违反,就要严格问责,包括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不能再新增一吨产能。
面对如此大的压力,河北钢铁集团方面对待解除重组的态度,有些扑朔迷离。有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因为河北钢铁集团还没有发布具体的文件,所以不方便发表任何意见。
“其实双方都有不愿意继续深入合作的意思,10%的股份并没有拿出真金白银,河北钢铁集团若想进一步整合就需要提高股权比例,毕竟10%的股权只是小股东。然而,整个行业都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提高股权比例就需要增资,河北钢铁集团的资金也很紧缺,可能没有更多资金用于投资。”上述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他告诉记者,这几年的钢铁行业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产能严重过剩、需求缓慢增长的局面可能会持续下去,靠规模来取胜的经营策略已经不是首选。河北钢铁集团已经不需要追求规模,渐进式重组显然对其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因此,双方的积极性都会下降,好聚好散应该是最好的结果。
对于该事件的评价,或许,“大难临头各自飞”是相对贴切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