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机联王瑞祥会长在全国机械工业强化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字号:

2014-07-14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创新企业管理 推进转型升级

  为实现机械工业由大变强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国机械工业强化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大会的讲话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王瑞祥

  (2014年7月10日) 


    

同志们:

  今天,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行业相关单位,共同召开“全国机械工业强化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大会”。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落实行业“十二五”总体规划及企业管理规划,总结工作、分析问题、交流经验、学习考察,提出强化管理、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思路措施和指导性意见,促进行业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和“十二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这次会议得到了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的指导支持,得到了行业企业的热烈响应,得到了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的有力协助。在此,我代表中机联和会议承办、协办单位,向各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工信部和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等部门领导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机械工业管理进步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机械工业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从2000年到2013年底,全行业资产总额从1.96万亿元提高到16.15万亿元,增长了8.25倍,年均增长17.63%;主营业务收入从1.36万亿元提高到20.43万亿元,增长了近15倍,年均增长23.11%;实现利润从541.7亿元提高到1.41万亿元,增长了26倍多,年均增长28.53%。短短10多年时间,我国机械工业在坚持转型升级、振兴发展的进程中,完成了量的积聚,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业大国。机械工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为推进行业整体进步奠定了基础,使行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其中,大力加强企业管理创新,起到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广大企业发挥主体作用,不断创造管理新经验新成效。

  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主体力量,近年来,在转型升级促进发展的进程中,积极探索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新思维新途径新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经验。

  一是战略管理日益受到重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一批先行企业自觉将战略管理提到重要议程。陕鼓集团从新世纪初开始,全力促进企业发展战略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全方位的系统集成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和资本运作转变,使企业完成了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升级,有效规避了市场经济周期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了经营风险,企业效益获得明显提升,成为国际同行标杆企业。华菱星马集团瞄准市场需求,坚持以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潜心多年研制成功自主品牌发动机,赢得市场和客户认可。万向集团公司精心谋划海外经营战略,通过夯实基础,狠抓国内企业技术更新,构建海外市场基地,解决市场、技术、人才、管理等诸多问题,实施本土化经营,取得实效。大连重工•起重集团通过抓住“搬迁重组”机遇,全面实施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改革创新、对外开放、人才兴企等发展战略,实现了战略整合与管理优化。同时,东方电气实施六电并举战略,重谋市场布局,北汽福田产品晋级、战略致胜等思路措施,都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成功典范。

  二是体制机制与管理模式创新力度加大。以深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管理模式创新,激发员工原动力,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上汽集团创造的“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将企业内部管理模拟市场化、管理手段数字化、协作关系货币化、核算单位最小化,将员工身份模拟“经营者”,实现了从精益生产到精益管理到精益经营,得到有关领导同志和工信部的认可,组织在全行业推广。常熟开关厂坚持“拉大”、“缩小”双战略(即拉大与国内同行差距、缩小与世界先进同行差距)和做精做强的精品战略,定位高端,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从一个即将倒闭的亏损企业,一跃成为行业领头羊。吉利集团提出让所有员工“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凝聚一股力量,提炼一种精神,完成一个使命”的人本化精神管理,以及结合企业实际开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实践,得到很多企业认同。三一集团实施“信任一支团队,授予一面旗帜,颁给一个番号,提供一笔资金、实现一个目标”的管理理念,并在实现盈利后,再给一定股权的机制,集团至今没有出现高管离职、兄弟分家的情况。齐二机床公司针对近年来市场环境严峻、企业经营发展问题凸显的现状,加大了组织机构、生产、技术、质量、人力资源和财务、销售等管理环节的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三是不断巩固加强基础管理。从调研的情况看,管理先进企业的共同点,都是基础工作打得牢,基本功扎实。安徽合力叉车公司视精益生产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持续推进工艺、管理标准和生产流程等规范化,将精益管理从生产环节发展至全产业链的提升,使企业连续23年保持行业第一。齐重数控公司坚持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以体系建设、风险管理、过程监控、技术创新为重点,苦练内功,提升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抵御风险能力。上海日用友捷公司坚持数年通过可靠性工程推进质量管理。从可靠性研发、设计到试验等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实现了销售收入年均20%的增长。上锅公司常年坚持生产作业及环境的安全环保建设,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从计划、目标、培训、检查监督等各方面实施精细化控制管理。重齿公司重视从企业价格管理入手降本增效,通过设立价格核算专门机构、组织专业人员业务培训和开展降本增效活动,使企业每年仅采购成本节约就达1000多万元。一重集团从完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入手,强化质量过程控制,为保证国家重点工程设备质量和开拓新产品市场奠定了基础。

  四是注重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适应信息技术及先进生产要素的挑战,以管理信息化促进能力提升,正日益收到成效。共享集团以建立数字化工厂为目标,通过建立按单件、班组核算为基础的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关键制造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及全数字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使整个企业进入全面数字化新阶段。潍柴集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价值链为主线,以信息系统集成为手段,使企业各项业务协同管理、协同动作,打造了高效精益供应链,提高了企业整体竞争力。徐工集团以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优势为目标,构建了智能运营管理体系,对内加强各业务环节的流程、运营管控和经营分析,对外构建客户智能运营管控中心,有效整合了产业链资源。远东集团打造了一网两平台的全球门户网站,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上海三菱公司建立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瓦轴集团建立信用管理计算机控制及分析系统,采取经营活动全程信用管理。行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不断催生出新的成果。据统计,在近10年涌现的行业300多项创新成果中,信息化成果占了65项。

  五是持续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方兴未艾,涌现出许多典型企业和典型经验。一汽集团提出了“学习、创新、抗争、自强”八字企业精神、形成了“争第一、创新业、担责任”的核心价值理念,彰显了中国汽车业“长子”的责任担当。东风公司秉承“人、车、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向社会发布了“和衷共济,和悦共生”的时代主张和文化宣言。徐工集团坚持数年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淀形成了以“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为核心价值观的特色文化,并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使文化精髓融入了徐工的血脉,铸就了徐工的魂,将徐工事业不断推向高峰。沈鼓集团从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坚守制度,视制度为生命的精神入手,积极重塑员工的工业精神和理念,积累形成了沈鼓人的独特文化,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东方汽轮机厂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行化为品”、“品化于形”的“四化”方针,树立“塑造人品、创造精品”的理念,打造具有东汽特色的文化元素符号,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吉利汽车公司开展以问题文化为基础的“元动力”工程,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了以查找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企业发展的积极文化。广西柳工集团紧扣“行动学习”主线,组建 “十百千工程”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人才队伍。湘电集团积极推动厂校间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在岗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技能人才水平。

  2、行业组织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推进企业管理进步。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总体规划部署和质量、品牌、人才等发展纲要要求,全行业以“十二五”规划及专项规划为抓手,全面推进以提质增效升级为中心的行业引导服务工作。

  中机企协自“八五”起,坚持制定行业企业管理发展规划,引导行业企业管理进步。坚持以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为平台,开展对典型企业、典型管理成果、典型先进人物的挖掘、遴选、培育、总结和宣传推广。坚持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平台,开展行业特有工种职业鉴定和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坚持通过服务政府、行业、企业的研究咨询平台,对国内外领先企业进行对标分析、发布研究成果, 提供行业信息和政策解读。受工信部委托,组织开展了“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推广试点工作。近十年来,先后有3000多家企业分别获得信用企业、管理达标、管理进步示范、现代化管理企业称号,近千名企业主要领导获得优秀企业家等称号,取得创新管理成果380多项。编制国家职业、劳动时间标准100余项,鉴定人数逾30万人;承办国家及行业职业技能大赛11届,产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名,全国技术能手21名。中机质协长期坚持融合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与QC质量小组活动双推进,创新群众性质量管理内涵和先进方法,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取得很好效果。至今“双代会”活动已坚持了33届,成为了展示成果、分享经验、引导方向、最具行业特色和影响力的品牌活动。累计注册的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达到300多万个,直接创造经济效益630多亿元;19家企业获得全国质量奖,125家企业获得行业质量奖及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 136种产品获用户满意产品。

  安全卫生协会积极从源头参与,发挥优势作用。主持起草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由国家安监总局批准发布,成为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行标。组织起草了《机械制造企业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导则》和《评定细则》,并在行业企业大力推广。几年来,培训企业安全管理人员500多人;评审行业一级达标企业295家,二级、三级达标企业7000多家。2013年,全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与2009年相比,分别下降了35.3%和32.1%。机电价格协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帮助企业加强内部成本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培训价格专业人员千余人。同时,在政府部门支持下,与有关专业协会合作,开展电线电缆重点产品价格监测工作, 积极落实国务院专项治理规定,对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工艺协会以促进工艺管理为突破口,通过积极引导企业严格工艺纪律、提高工艺水平、积极开展终身成就奖、杰出青年奖和优秀工艺师奖等平台,推动企业工艺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机械政研会努力搭建行业文化服务平台,通过调查研究、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成果发布等形式,引导企业加强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10届企业文化研究评选活动,出版《企业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等一批图书,评选出优秀成果600多项。教育中心积极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协助政府并主动组织制定了国家重点领域和行业“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开展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对接、职校师资培训和竞赛等活动,为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积极提供人才支撑。

  中机联通过编制组织“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建立近200家质检、计量机构与认定30多家产业集聚区等途径,构建行业服务体系平台;通过开展品牌战略推进、质量兴业专项行动以及质量监测和特种人员培训等渠道,推进行业质量上水平。受委托组织开展了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职工技能大赛等活动,完成了政府委托的40万人培训计划。通过联合行业相关单位开展调研、举办活动、推举典型、下发总体指导意见等方式,共同引导行业强管理促转型促升级。

  3.行业企业合力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财富。

  多年来,机械行业企业为推进管理进步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留下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财富。

  一是坚持弘扬重视企业管理的优良传统。机械工业具有重视企业管理的优良传统,并有着良好的传承。几十年来,从树立“马恒昌小组”民主管理的典型起始,先后通过组织开展抓典型、树标兵、学先进、练内功等各项管理活动,推动 “鞍钢宪法”、“大庆精神”在行业得以落地;结合行业特点实施的“全面质量管理”、“工艺突破口”、“三改一加强”、“三大战役”等发展战略措施,收到了成效。近年来,外部环境与行业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各级行业组织和广大企业,始终坚持重视企业管理的信念意志不动摇,工作体系不松散,专业队伍不削弱,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工作方针,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理念经验,共同推动行业企业管理不断深化,不断上水平。

  二是坚持持续推进管理进步的职业坚守。几十年来,机械工业主管部门与企业经历了多次的改革重组,但无论是在哪个时期,行业对企业管理进步的引导推进始终没有停顿。新世纪初,中机联成立后,与行业各管理型社会组织,始终将服务企业管理作为行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并注重传承行业的优良传统,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共同推进行业企业管理进步。坚持几十年的企业管理示范工程、信得过班组和QC小组以及企业文化塑形等活动,都发挥了很好作用。

  三是坚持发挥企业对管理进步的主导作用。近年来,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机械企业在一批先进企业的引领下,在坚持管理创新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取得成效。数据显示,管理示范企业连续三年资产、销售收入、利润的增长幅度,分别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4.7、5.7和16.7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高出行业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高6.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低10.25个百分点,均以良好的运营情况,排名在行业前列。同时,以一批管理创新的企业、成果和经验典型,引导着企业管理进步的方向。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