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字号:

2012-03-19来源:

 

"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有其丰富的内涵、慎密的逻辑、科学的模型和完整的框架。按照管理学专家的评价:"人人成为'经营者'"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已经基本成型。

(一) 名称阐释

"人人成为'经营者'"这个名称是由"人人"、"成为"、"经营者"三个词、也就是三个要素组成的。这三个要素指向清晰、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1)"人人"--包含两层含义: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第一层含义:以人为本:体现了这个模式的人本理念。"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的"企"字,如果去掉上面的"人"字头,就变成停止的"止"。这就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员工组成的"人人",企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所以,"经营者"管理模式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依靠人人,发展人人,回报人人",这是现代管理学的灵魂,也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基石。
第二层含义:全员参与:体现了这个模式的重要特征。企业经营管理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员工要不要参与、能不能参与,只有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地、持久地激发出来,企业才有生命力、才有凝聚力、才有竞争力,所以,全员参与至关重要,"经营者"管理就是一种全员化的管理模式。
(2)"成为"--包括两层含义:外在要求,内在动力
第一层含义:外在要求。员工能不能成为"经营者",首先要看企业领导和管理层有没有这种意识和要求,因为员工是不可能自己成为"经营者"的。所以三电贝洱最早使用这个名称时,前面加了一个"使"字,就是针对领导和管理层提出来的。
第二层含义:内在动力。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经营者"管理能否推行,关键在于员工的自主意识。我们的模式就是为员工当家作主、当家理财提供原动力,这是"经营者"管理模式与其它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之一。
(3)"经营者"--包括两层含义:当家作主、虚拟经营
第一层含义:当家作主。表明这个模式将使员工从生产者变为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和"经营者",在授权范围内享有对企业资源经营权和受益权。
第二层含义:虚拟经营。经营者有特定的含义,一般是指企业的管理层。所以为了避免歧义,我们这个模式的经营者一定要加上双引号,表明这里的"经营者"是虚拟的,不是真正的经营者。 
总之,"人人"是主体,"成为"是过程,"经营者"是目的,三个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名称,我们要联系起来理解。当然,"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名称比较长,为了有利于表达和记忆,我们一般简称为"经营者"管理模式。

(二)概念定义

(1) 概念概述:
"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是把市场经济法则引入企业内部,将员工最大限度地按照业务特点、岗位性质、工序关联和协作关系划分为最小独立核算单位--经营体;并在经营体之间建立"买卖"、"服务"、"契约"三种带有市场特性的交换关系;将企业内部与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资源进行货币量化,构建内部交易结算价格体系,形成企业内部虚拟市场;在应用"经营者"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全面电子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以内部市场经营收益和管理项考核收益为主体的经营体收入分配机制和长效激励机制;实现员工自主管理、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2) 主要特征:
"五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导入市场机制、最大限度资源量化有偿使用、最大限度划小经营单位、最大限度运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实现以人为本。通俗地说,就是"把市场搬进企业,让每一个员工都当家理财"。
(3)基本定义:
根据上面的阐述,我们抽象出"经营者"管理的基本定义:在企业内部用市场化的机制,用经营化的方式,用信息化的手段,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实施业务链精细化管理的模式。
(4)理解视角。
理解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有三个视角:
思想视角--人人成为"经营者",体现"全员参与"的思想,说明"经营者"管理模式是一种全员化的管理模式;
形式视角--包含生产型、业务型、管理型等多种经营体形式,说明"经营者"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管理模式;
运作视角--覆盖设计研发、物资采购、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整条业务链,说明"经营者"管理模式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

(三)基本模型

基于以上阐述,我们构建了"经营者"管理模式基本模型。模型用"房屋"作为主要图形,具有形象化的视觉作用。"经营者"管理的模型,反映了构成这一模式有哪些要素,这些要素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要素一:基石--企业内部市场化机制。在此模型中,企业内部市场化机制是创建"经营者"管理模式的基石,这是最重要的要素,就好比房子是建在岩石上、还是建在沙滩上一样重要,沙滩是不能建造房子的。 
要素二:基础--经营体。经营体是企业内部市场的主体和载体,是推行"经营者"管理模式的基础。就好比房子的地基,基础很重要,因为要承受上面的重量。地基必须有最大的宽度和长度,所以经营体划分要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
要素三:支柱--资源货币量化、内部交易价格体系、"经营者"管理计算机系统。这个模型一共有"三大支柱",即对企业各种资源进行货币量化、建立内部交易价格体系、采用"经营者"管理计算机系统。这三个要素很重要,分别解决"经营者"管理"经营什么、如何经营、如何结算"的问题,支撑起房子的空间,也就是经营的空间,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要素四:横梁--收入与经营绩效挂钩。通过对经营体经营成果的结算,将考核的绩效与员工的收入分配挂钩,这是"经营者"管理模式得以有效运行的关键和重要标志,它就像横梁,盖住了三个支柱,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发挥整体作用。
要素五:屋顶--边际贡献最大化、结构成本最优化。"经营者"管理最直接的目的和作用,就是降本增效,实现边际贡献最大化、结构成本最优化,提升成本第一竞争力。就好比房子的屋顶,没有它,下面就"日晒雨淋",等于没有建房子。也就是说,达不到降本增效的作用,"经营者"管理等于白搞,没有任何意义。

(四)内涵精髓

准确把握"经营者"管理模式的精髓,关键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树立"五个观念",建立"五项机制",即:
在经营体制方面,要树立企业内部市场化运作观念,逐步建立起企业内各经营体之间遵循市场规则的经营运作机制。
在资源管理方面,要树立资源优化配置和有偿、有效利用的观念,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类经营体的评估考核机制。
在成本控制方面,要树立以进取精神保持成本领先的观念,逐步建立把企业资源最大限度细化到经营体的成本核算机制。
在分配激励方面,要树立收入与绩效挂钩、坚持效率优先的观念,逐步建立"经营者"收入与经营绩效直接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
在民主建设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民主参与的观念,逐步建立人人争当"经营者"当家作主的民主管理机制。

(五)基本原则

(1)市场化原则
市场化原则是"经营者"管理模式的首要原则。"经营者"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将外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建立企业内部模拟市场,形成基于市场原则的内部交易价格体系和考核结算体系。
(2)货币化原则
货币化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将设备资源、房屋资源、物资资源、能源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管理对象都实现货币量化,在内部市场化的机制下通过"买卖"、"服务"、"契约"三种内部交换关系获取经营体和员工个人的收益。
(3)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就是构建经营体在内部市场经营收益与管理考核(KPI)相结合的全新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模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员工提供发挥个人价值、获取个人收益的平台和途径,从而实现利益激励、价值激励与自主激励的有效结合。
(4)长效性原则
长效性原则是指"经营者"管理不是"一次活动"、"一场运动",而是要成为企业常态化的管理运行方式,要通过观念变革、业务流程再造,形成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相平衡的管理机制。

延伸阅读
13.7K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