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降低要素成本
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本月中旬召开。供给侧改革应该是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自从上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供给侧改革”就引发了持续的热议。
经济政策需要更多地从供给侧发力,是因为扩大需求的措施越来越难以获得预想的效果。今年,虽然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码,降准降息多次实施,但消费、投资等需求并没有明显加速。拖累投资增长的主要是房地产和工业。人们认为,是库存压力和产能过剩使开发商和工业企业的投资意愿不足。
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完全准确。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其实是同一个事情的两种表述。如果只是产能过剩,那是可以通过扩大需求来消化的,而经济动力也会随之恢复。例如,如果房地产业的主要问题是库存大,那通过降息、降首付、减费、减税、取消限购等措施促进需求增长,库存就会被消化掉。实际情况是,今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的确是增长了,1-10月份住宅销售额增长18.0%,但是,需求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被价格上涨抵消掉了,住宅销售面积仅增长了7.9%,于是,大部分购买力没有能转化为消化库存的力量。
类似的情况不只存在于房地产业,在工业领域,同样有需求扩大被价格上涨抵消的情况。今年PPI一直是同比下降,近3月降幅高达5.9%。这主要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但是,消费品的价格却是上涨的,10月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1.0%。如果工业中存在大量过剩,那在能源和原料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消费品的价格应该因为供过于求而下降,但实情显示并非如此。这说明,工业中也不存在大量过剩,最多只是相对过剩。
供给的价格弹性小,主要原因是供给的边际成本在上升,而这又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直接原因是要素成本在不断增加,企业要面对越来越高的地价、房租,要提高工资才能招聘到员工,很多企业还要因为负债率高而背负持续攀升的融资成本。供给侧改革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激发它们的活力。很多人已经指出,应该采取减税的措施。减税无疑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更为重要的,还是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因为这部分成本占比大,而且目前处于边际上升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