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泰:供给侧改革重新凝聚改革共识

字号:

2016-01-04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王玉凤

  最近几个月以来,“供给侧”这个经济新名词频见报端,中央层面也多次提及供给侧改革。有观点称,这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思维已经出现重大转向。

  中国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滕泰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在这个时间点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不但抓住了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而且起到重新凝聚改革共识、扭转经济颓势的战略性作用。

  他说,供给侧改革旨在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应该放开金融抑制,对企业大规模减税,增加企业的活力,并且打破垄断,促进市场自由竞争。

  未来关注五大“软财富”领域

  第一财经日报:对于不少人来说,“供给侧”还是个比较新的概念。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和推行路径是什么?

  滕泰: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这是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基础,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出发点。

  未来的新需求和新供给在五大“软财富”领域,即知识财富、信息财富、文化财富、金融财富以及其他的社会服务业。

  这五大软产业的主要财富源泉不是地球资源,而是人类的思维和活动,这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这五大软产业在美国整个产业中占79%,而在中国只占49%,差30个百分点,未来我们大有可为。

  硬财富的制造业也要通过转型升级,培育更多的软价值。

  针对产能过剩的现状,有效的做法是通过“放松供给约束”的系列政策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打破生产销售僵局,让市场通过成本价格传导机制快速消化过剩产品,在较短时期内恢复均衡,并通过要素转移更新供给结构。

  一旦资本、资源、劳动开始向新供给集中,老产业的产能过剩将自然消除,整个经济不但恢复均衡,而且将开始新的增长。

  日报:近期,中央层面频频提及供给侧改革。在你看来,在此时间点强调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有哪些?

  滕泰:这是扭转经济颓势、重聚改革共识的战略选择。2008、2009年两年,中美两国的经济都比较艰难,但为什么在2010年以后,美国和中国的经济走势出现了明显的不同:美国经济迅速走出衰退,中国经济却连续五年下行。

  实际上,尽管美国搞了量化宽松,但真正推动美国经济走出衰退的,是以苹果产业链为代表的新供给、新需求、新动力,带动了美国消费、投资的复苏以及出口比较大的反弹。所以2010年以后,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了衰退,走出了危机,进入一个上升周期,重新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反观中国,2008年推出了以“4万亿”为代表的需求扩张政策。虽然2009年短暂快速反弹,但是2010年以后就进入了持续5年的经济下行周期。中国经济欲振乏力的原因是太多的产业处于供给成熟和老化的阶段。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人口户籍制度、科技创新体制、金融体制的改革,或者垄断行业的改革,都没有达到两年前的预期效果。

  这个时候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不但抓住了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而且也能起到重新凝聚改革共识、扭转经济颓势的战略性作用。

  放松供给约束,打破垄断

  日报:供给侧强调从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以解决中国宏观经济遇到的问题。中国当下的供给处于什么样的情形?如何改变?

  滕泰:当前中国经济受到三大供给约束:高行政成本、高融资成本和高税收成本。

  2013年上半年,我们重点呼吁放松高行政成本约束,主张让政府减少行政审批,放松垄断、放松管制。新一届政府近年来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大力降低企业居民生活和创业的行政成本,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在放松垄断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3年“钱荒”以后,新供给主义的政策主张重点转向降低融资成本。2014年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来降低融资成本,11月份真正降息。不过,从今年3月份到7月份,才开始看到融资成本有所降低,但与国际比较的话,仍然偏高。

  此外,应该大规模减税,放松高税收成本约束。在李克强总理的座谈会上,我提出减税3万亿,减轻企业负担,激发投资和消费活力;同时发债3万亿,吸纳社会闲置成本,解决现在资产配置荒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在未来还债时降低经济过热,熨平宏观波动,可以说是“减税发债,借力未来,一箭三雕”。

  日报:供给侧改革如何破解备受关注的就业、房价和医改等难题?

  滕泰:关于房价问题,应该扩大房地产的有效供给,包括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增加房地产土地供给、改善房地产供给结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

  就业、医改等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是公平分配、打破垄断、促进市场自由竞争。要遏制公共权力直接或间接参与财富分配。从未创造任何财富的行政权力参与财富的分配不仅是腐败的源泉,也会影响到其他要素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要减少垄断对财富的瓜分。很多看似利润丰厚的企业,其实是靠垄断获取财富,这也是非常严重的收入不公平问题,所以反垄断、放松管制,促进市场自由化、产权民营化,不仅是“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必要措施。

  控制利用公共资源过度获取个体收入的现象。比如对于在经济制度不健全的阶段通过各种方法占有的土地和矿产资源、公共设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等,应通过以资源税为代表的税收政策予以调节,促进公平和效率。

  对于创业企业或雇员人数、销售收入较小的小微企业应大范围免税。比如,可以考虑对符合某些条件(如雇员在20人以下、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创业型企业在一定的创业期限内全部或部分免除所得税。只有这样才能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像医疗、教育、能源等供给抑制和垄断、管制越厉害的地方,供给侧改革就越有意义。

延伸阅读
1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