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浩俊
国资委发布央企人事调整信息,1月5日下午,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组部副部长王京清宣布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主要领导变动的决定:赵双连同志任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宁高宁同志另有任用。
与此同时,中化集团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胡红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宁高宁将出任中化集团董事长。这也意味着,近期有关宁高宁将调离工作了11年的中粮集团的传闻,都得到了证实
从华润的20多年到中粮的11年,宁可宁可谓耗用了大半个人生,或者说人生的最精华部分。1958年出生的他,因为工作的需要,再一次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进行着又一次的选择。虽然从经验和能力来说,他完全可以胜任,但是,从精力和时间来说,可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事实也是如此,从华润到中粮,是一次跨度很大的转型。因为,华润的业务与中粮的业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但是,从总体上讲,宁高宁成功了。他用在华润积累下来的市场眼光、全球眼光、开放眼光,把中粮从一个更多做宽度而不做深度的企业,变成了一个既有宽度、更讲深度的全产业链企业。重组新疆屯河,重组中土畜,重组中谷,收购深宝恒,控股丰原生化,接盘五谷道场,入股蒙牛等等,在中粮的11年时间内,宁高宁共发起了50起并购,从而使中粮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巨无霸。同时,还创造了50多个品牌,如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五谷道场方便面等。也正因为如此,中粮也成了其他企业仰望的对象之一。
作为宁高宁的新平台,中化集团集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于一体,也是一家大型综合企业,在境内外拥有300多家经营机构,其中,境外资产占70%以上。这也意味着,在新一轮国企改革面前,中化集团的改革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如何通过改革转型,使中化集团迈出新的步伐,对宁高宁来说,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是相当大的。
可以肯定,宁高宁履新中化集团后,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改革问题。因为,按照改革指导意见和分类改革的相关要求,中化集团毫无疑问是商业类企业。因此,加快改革步伐,对中化集团来说,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而按照中化集团此前提出的改革目标,要在今年上半年拿出具体的改革方案,时间还是非常紧迫的。因为,涉及的范畴太广、下属企业太多,方案如何设计,怎样设计才能使中化的改革能够顺利推进。特别是资产在海外的公司,如何设计改革方案,难度确实非常大。万一方案考虑不周全,会让改革遇到很多意想不到阻力和压力。
不过,宁高宁在中粮集团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相信中粮集团的改革经验,会给宁高宁在推进中化集团的改革过程中带来很多帮助。而且,其在华润集团的许多举措,也具有改革许多成分,也能够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路。其中,哪些可以实行混合所有制,哪些还要国有占主导地位等,是宁高宁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另一个需要面对的,就是企业转型。作为一家老国有企业,中化集团已有65年历史,最早是从事化工进出口业务的,这也是中化集团为何境外资产占70%以上的主要原因之一。恰恰是这样的老国有企业,且大头在外,也就面临更多现实问题。特别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面对的问题和困难更多。如化工企业如何转型、地产企业如何退出市场、能源企业如何适应市场变化等。这一切,都是未来宁高宁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且,必须与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向前推进。
当然,作为一家以境外资产为主的企业,如何在“走出去”的大环境下,走出更多属于中化集团自己的路,也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按照中化集团现任董事长刘德树的说法,中化集团将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产业转移,围绕石油、农药、天然胶这些重要行业,做长久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很显然,“一带一路”很有可能是未来中化集团赖以依靠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使企业获得发展,决不仅仅是几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至少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企业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向海外拓展业务,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一是如何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也就是说,这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方面也不能少,少了任何一个方面,中化集团都不可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作用。
这也意味着,在“走出去”问题上,“一带一路”既是中化集团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中化集团必须做出贡献的重要战略。如果中化集团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没有作为,也是不可取的。
所以,对宁高宁来说,到中化集团工作,可能比从华润到中粮更为艰难。但是,党中央、国务院将这个任务交给宁高宁,却又不能有半点怠慢、半点马虎。特别在经济仍处于下行格局下,中化集团作为大型央企,还应当为稳增长、调结构做出更多贡献。即便中粮集团因为扩张过快,留下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还是为中粮集团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化集团会以怎样的模式出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