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财经
国办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计划》

字号:

2016-04-20来源:京华时报

  >>链接

  李克强多次强调产品提质

  早在2014年9月15日举行的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就指出,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关乎亿万群众的福祉。他强调,提升质量归根到底靠企业,企业要坚守商业道德,担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主体责任。

  2015年3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全国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联组会现场视察时,当时他注意到一些公民赴海外购马桶盖的报道。他表示:“消费者有权拥有更多选择,我们也抱着开放的心态,但这也会倒逼我们产业升级。”

  2016年2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说,“我最近看到一些新闻报道,我们的公民出国旅游,去别的国家买感冒药,甚至创可贴。”他指出,要下决心提高药物质量,尤其是基本药物质量,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更好服务惠民生稳增长。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曾表示,要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消费品品质;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也是“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不久后,总理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又作出重要批示,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健全质量标准,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解读

  “海淘”反映国内产品存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韩孟表示,近两年,国民多次出现在节假日或旅游出行去国际市场抢购智能马桶盖、空气净化器等家用电器日用品的现象。这体现出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从国民心理需求的层面,常常认为国外产品以及我国出口的产品的质量较有保障。其次,这反映出国内产品及服务确实存在一些质量以及安全问题,如厂家在产品质量、后期服务还是存在一些弱点和缺点。

  此次《行动计划》的出台,涉及日常生活必需品、药品质量和医疗服务以及学校饮水设施等广大消费者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同时关注电梯安全等社会热点中涉及日常重大安全隐患的问题。这就明确了2016年各部门在质量保障方面的工作重点和关键点,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同时约束国内企业在生产产品、服务消费者等诸多方面有所改进提升,让老百姓买到更放心更安全的产品和服务。

  因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深化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同时,国内产品及服务需要在安全度和质量度等方面不断推进一个再一个新的提升。这对于企业、行业协会,包括管理部门来说,都将是一种常态化、建设性、法制化的日常运行要求。同时,对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会起到及时的、有重点的监督约束。这种约束性的利好,对企业的发展与未来的开拓也具有重要意义,能使企业更加明确地抓好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服务安全。

延伸阅读
13.7K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