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升级再添政策推力。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对2016年的重点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强调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提升产品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该年度计划有明确的针对性。计划指出,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玩具、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厨具、家具等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热点商品,将成为这一次品质提升工程重点关注的对象。
政府致力提升品质的,多是近些年中国消费者海外消费的热点产品。此前,中国游客去日本买马桶盖、电饭煲的现象屡屡见诸报端、网络,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类似的新闻热点话题还有很多,这一方面为日本产品做了免费广告,另一方面则戳中了中国制造的痛点。这一次,政府能将关注点聚焦到马桶盖、电饭煲等具体产品上,等于找到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抓手。
中国巨大的中高端消费需求,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产品品质提升提供了最大的契机和动力。近几年我国海淘市场规模增速惊人,数据显示,2013年海淘市场规模为767亿元,2015年则达到了2400多亿元,是前者的3倍还多。通过制造业转型升级解决产能供需错位的结构性矛盾,具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应该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品品质的提升,首先是企业的事情。市场有需求,企业就有动力。近日,董明珠亲自上阵为格力的“大松”电饭煲代言,广告语直戳中国制造的软肋,“中国人不用到国外买电饭煲”。对电饭煲、空气净化器、智能马桶盖这些家用日常消费品来说,其核心技术的壁垒比起汽车等制造业部门来说,要弱得多。在这方面,我们与德、日等制造业强国的差距更多地表现在企业家的思维升级、管理方式的创新上,而这种思维、管理上的不足之处,自会由市场倒逼出来。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一段从摸索走向成熟的时间。
政府在制造业升级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具体体现在宏观层面产业规划的制定上,体现在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上,也体现在维护市场秩序、履行监管职责、构筑社会诚信体系上。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国制造业粗放成长,至少有两种现象值得反思:一是山寨横行、假货遍地,这固然与我国制造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有关,但政府的不作为、乱作为或者说权责错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二是出口产品往往比内销产品的质量好,这一点更能说明,我们不是没有制造好产品的能力,之所以造不出,是因为国内的市场环境太差、标准执行不力、诚信缺失严重。政府不容忽视的作用正体现在这里。
从日本制造业崛起的历史经验来看,财阀和政府是两个最重要的承担主体。日本制造业起步时,也曾极度依赖欧美技术,但最终依靠雄厚的资本支撑、政府顺势而为推出的产业政策,形成了一整套复杂的生态体系。这两点,目前的中国都不缺。
中国人期待看到市场推动给制造业带来的积极变化。市场是第一推动力,但产品质量的提升是系统工程,政府为此围绕重点产品展开质量提升行动值得赞赏。需要注意的是,在行动计划中,政府应该以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为纲,强化市场监管执法的力度和公平性。中国制造的突围只是时间问题,政府的产业政策及其在维护市场规范、公平竞争方面所尽的职责,会加速成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