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禁
7月12日,欲买奇瑞新能源汽车的海螺型材发布公告,鉴于奇瑞新能源汽车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为此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就此,历时1个月20多天的奇瑞新能源汽车上市之旅戛然而止,事情来得突然,去得突然。
有不愿具名证券分析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起重组的停牌时间相比过往A股动辄3个月以上的重组案例显得有点短,并且也有点“怪”。实际上,5月30日海螺型材还对外公告称,双方同步推进独立财务顾问、审计、评估及法律顾问的遴选工作。甚至连上述中介机构都已基本确定,并推进聘请上述中介机构的相关工作。
“生产资质问题有可能是海螺型材找的借口,现在国内有新能源生产资质的车企少之又少,”上述证券分析师表示,海螺型材传统优势在建筑用材上,新能源汽车根本不懂,对于海螺型材来说根本没有互补性。
一位奇瑞内部人士也佐证了上述人士分析,原来的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并不赞成这起并购,但2015年11月底原芜湖市委书记高登榜调任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后,加速了这起并购重组。记者查询到,奇瑞新能源汽车部分股权挂牌转让公告在2015年12月7日发布。
同在芜湖市、同为国资背景的两家企业间重组就这样蹊跷终止?未来奇瑞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批下来还有可能卖给海螺型材吗?这一切的疑问都有待解答。
卖新能源汽车业务
解奇瑞资金之渴
今年5月22日,海螺型材发布公告,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奇瑞新能源汽车股权,并取得该公司的控股权,同时发行股份配套筹集资金。一时之间,业界错愕,目前新能源汽车不但成为众多整车集团的“宠儿”,而且连众多互联网企业、家电企业都挤破头要进入的领域,奇瑞却一反常态拱手卖给海螺型材。
实际上,这也并不奇怪。2015年底,奇瑞曾将变速箱业务卖给万里扬公司就是为了填补奇瑞汽车的“亏空”,此次拱手让出奇瑞新能源汽车的控股权或许也是如此。有公告显示,奇瑞2015年总负债额为512亿元,负债率为75%,其中有171.5亿元短期借款。
“高登榜作为原芜湖市委书记,对于奇瑞汽车的情况了如指掌,海螺买奇瑞新能源汽车既是套现解奇瑞燃眉之急,也有利于奇瑞新能源汽车后续发展之路,”奇瑞内部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始料未及的是,当一切正在有条不紊推进时,双方最终未达成共识。海螺型材7月12日晚间公告称,鉴于公司拟筹划收购标的资产奇瑞新能源汽车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相关报批进度较预期时间存在差异,公司与交易对方无法协商并确定此次重组事项的主要商业条款。为此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上升期的奇瑞新能源汽车
没理由不要
奇瑞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对于这起重组真的那么重要吗?不具名证券分析师认为,这或许是海螺型材的借口,生产资质问题在双方接洽前已经存在。而奇瑞新能源汽车早在2014年就实现了3242万元的盈利,目前仍处于上升期,反观海螺型材营业收入就一直在下滑,从2014年的39亿元到2015年的34.2亿元,海螺型材的营业收入下滑同比超过10%。
早在2010年,奇瑞的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车用母公司资质,使得电动QQ EV成为了可上牌照的电动车,在这国内已经算是比较早进入纯电动汽车领域汽车企业了。“奇瑞新能源汽车在行业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申报资质时间也太晚了,”原奇瑞新能源汽车员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奇瑞对外宣传,到2020年,奇瑞新能源汽车将做到新能源技术第一,行业领先者;具有新能源独立资质和品牌的上市公司。奇瑞副总经理金弋波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了保证海螺型材重组奇瑞新能源汽车后,新能源公司需要具有独立的生产资质才能满足独立性的要求。奇瑞新能源汽车为此也开展了获取独立生产资质的申报工作,但申报过程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故导致双方重组过程中很多重大事项存在着不确定因素。
奇瑞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未批,但差不多时间进入新能源领域的北汽新能源公司却在2016年3月份获纯电动车生产资质首张牌照,紧接着4月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长江EV也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在4月下旬北京车展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吴卫表示,除3月已经批准了北汽新能源公司外,全国只有杭州长江乘用车一家企业正式申报,其余的还无法达到申报条件。
实际上,对于奇瑞这样的大型整车集团来说,要达到新能源汽车准入条件并不难,生产资质获批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