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强基,在信息化时代推进企业管理迈上新台阶
编者按:无锡市机械工业联合会(简称锡机联)作为地方行业组织,深谙管理进步和创新对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积极导入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牵头开展的“机械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示范工程”(简称示范工程),并以此为抓手和契机坚持十几年,使无锡市机械行业企业管理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跻身并确保了无锡机械工业在我国机械工业大市强市的地位,充分证明了转型升级离不开管理软实力的基础保障,也验证了上下协会联动,以评促建的活动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基于锡机联的突出工作,两次被评为全国“推动行业管理进步优秀组织单位”。
“示范工程”是国家九部委清理评比达标表彰保留项目,也是机械行业唯一一个对企业管理综合性评价的系统工程,始于“八五”原机械工业部开展的“达标”工程和“九五”的“两范工程”,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拓展为目前的“企业管理现代化示范工程”,目前已培育认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和管理现代化企业600余家,基本涵盖了我国所有省份和所有细分行业的排头兵企业,有力的推动了行业管理进步与创新,为我国机械工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锡机联开展示范工程的做法和效果,既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个地方行业组织开展示范工程的典范,也是示范工程效果的总结者和见证者,锡机联这篇文章也坚定了中机企协将一如既往,与时俱进把示范工程推向深入的信心和决心。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企业管理是尽可能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实现多、快、好、省的目标,取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效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无锡市机械行业深切认识到在智能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强本固基,提升管理,是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如果企业继续持有重经营轻管理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将会被市场所淘汰,这为不少破产企业案例所证明。因此,锡机联于2003年开始,积极导入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简称中机企协)牵头开展的“机械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示范工程(简称示范工程)”,通过培育和树立典型,推广经验的做法,不断增强管理意识,提升管理水平,引领行业发展。
无锡市机械工业有2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在岗职工50万人,是区域经济中的一个大行业,201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6100多亿元,占全省机械行业的16%,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然而在这样一个看似很强、很大的行业中,却有80%的企业是零部件生产企业,80%的企业是中小型企业,80%的企业是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中大多数又是乡镇企业。因为这样的产业结构与治理机制,在行业中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人治”与“治人”的两重奏,管理的缺位、错位和越位,“见物不见人”的民企通病,经验主义的“成功陷阱”,进入信息时代,更是遭遇“路在何方,目的地不明”的困境。
“管理现代化示范工程”,是一个对企业管理综合性评价的系统工程,有完善的评价标准、规范的工作程序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专家团队,“示范工程”落地无锡,给无锡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带来了一种崭新的、开放性的、可度量的管理新理念、新模式、新视野,对提升无锡机械企业的管理水平,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制度管理、标准化管理和流程管理有了极大提高。锡机联坚持与中机企协的密切合作,几乎每年都邀请专家们来锡诊断、咨询,一企一策,对症下药。中机企协的领导也经常来锡给予具体指导,推荐最新的管理理念与思路,不断给“示范工程”注入新思维、新动力。无锡机械十几年如一日地推介、推行、推进“示范工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为使“示范工程”在推动无锡机械企业管理进步和管理创新中发挥更大的做用,达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效果,锡机联每年都针对企业管理的现状,召开各类管理座谈会听取不同类型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因企施策的对相关企业开展企业管理诊断与咨询,组织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与参观,特别在推动精益生产、现场管理和班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有力的推动了无锡机械行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通过15年的坚持,无锡市机械工业已有19家企业分别被认定为机械工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和管理现代化企业,均为无锡市机械工业细分行业中的领头羊企业。在这些企业的示范引领下,无锡机械行业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企业有了明确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的提升使员工能更充分发挥潜能;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风险得到管控;为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与美誉度得到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信息掌控能力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水平大大提升。近年来,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实施互联互通工程,公司建立了高速、稳定、可靠的网络环境与高效的数据中心; ERP系统在集团各事业部的覆盖率达到90%,基本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更使企业实现了业务处理与商务流程的协同。同时,公司积极推进MES系统的实施,实现制造领域信息互联及协同;同时启动了商务智能分析项目(BI),继续完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应用大数据管理的方法,帮助企业高层更好地决策提供有效支持;搭建供应商管理系统(SRM),能够通过持续节约成本、确保合同合规性和缩短实现价值的时间。此外,配合集团范围内SAP系统的相继上线,全面上线OA办公平台、主数据管理系统、并针对制造系统建立了PLM管理系统。基于面向SOA的架构搭建企业服务总线ESB,建立数据交互规范标准,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应用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