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财经
央行发布最新货币政策报告 灵活变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字号:

2019-02-22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昨日晚间,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梳理了2018年第四季度我国货币信贷概况、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运行和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情况,并展望了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和介绍了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思路。

  对于各界十分关注的货币政策,央行表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在多目标中实现综合平衡。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央行发布报告 新稳健货币政策成关注点

  2月21日晚,我国央行发布《2018年第4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梳理了2018年第四季度我国货币信贷概况、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运行和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情况,并展望了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和介绍了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思路。同时,《报告》撰写了5个专栏,分别为:专栏1《货币发行机制》;专栏2《当前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专栏3《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专栏4《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有效实施》;专栏5《如何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

  《报告》指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有不少有利条件。全球经济总体仍延续复苏态势,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韧性较强,宏观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同时,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也面临一些挑战。

  《报告》称,面对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内外部形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主动作为、创新操作、精准发力,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缓解资本、流动性和利率等方面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并把握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强调,总体来看,货币政策调控较好把握了支持实体经济和兼顾内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通过专栏的形式解释了何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报告》称,“稳健”强调了货币政策应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增强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强化逆周期调节,同时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从数量上看,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大体匹配;从价格上看,利率水平应符合保持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的要求。”《报告》称。

  针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央行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对比去年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的表述,央行此番未提“中性”。

  业内人士表示,从上述表述的变化可以看出,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仍有边际宽松的空间。业内也普遍预计,今年还将有多轮降准,且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调等“变相”降息的空间也存在。

  助力实体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报告》表示,下一阶段,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其核心是服务好实体经济。同时,要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

  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强化正向激励机制,促进金融结构调整优化,提高金融结构的适应性,在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发挥稳健货币政策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强化激励相容机制。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稳预期,改善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家和市场信心,保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

  有研究机构表示,事实上,2018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就综合采取各项措施为民企纾困。包括运用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三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40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扩大支小再贷款对象和支持企业范围,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根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情况,以优惠利率向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2019年1月2日央行调整普惠金融口径等等,旨在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改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降低融资成本。2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再次为民企融资提供政策支持。

  密集政策利好的背后,彰显了国家盘活民企的决心,预计随着诸多民企利好政策落地,财政、货币政策均将向民企倾斜。虽然银行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风险偏好仍较低,但政策的密集出台有望倒逼银行建立有效的风险定价机制,加大对民企的信贷支持力度。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仍是硬要求

  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中,《报告》延续了三季度“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提法,但相比于上季度的改动较多。较为明显的是删除了“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强监管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抓住主要矛盾”等表述。

  报告提及,继续推动实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稳定宏观杠杆率,推动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加快补齐金融监管短板,继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本次《报告》强调要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银行债务存量,推动必要在建项目后续建设,分类协商处臵存量债务,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有专家表示,这意味着仍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并要“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

  需要指出的是,《报告》新增“推动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预计该政策文件的落地已箭在弦上,业内认为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和大型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可能会强化。

  此外,《报告》再次强调不会实施量化宽松(QE)。《报告》表示,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货币政策传导的中枢在银行,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的市场化方式,激励和调节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货币的行为是有效的,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央行大规模从金融市场上购买国债等资产意义不大,没有必要实施所谓量化宽松 (QE)政策。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根据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宏观调控需要,不断完善人民币发行机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并以此促进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延伸阅读
13.7K